漳州古城经济业态期待“昨日重现”
zz.fjsen.com 2013-07-24 08:5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 灯火西施百年老店 老业态“撑着” 2002年,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漳州市名城保护规划及三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经过多年整治保护,修缮后的漳州古城重焕新彩,古城的经济业态正逐渐回暖。 居住漳州古城近60年的老居民洪惠民,漫步在台湾路的青石板上,看着不时映入眼帘的一个个老字号招牌——“万圆钱庄”、“黄合德中外靴鞋”、“有大道华洋杂货”……但招牌下却成了现代服装店、鞋店。老人感慨:“现在很多年轻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漳州最繁华的街区。上至贵重的金银饰件、精巧的手工艺品,下到生活日什用品、农用器具,或是文人墨客所用的文房四宝、古玩书画,都能从漳州古城老街路面的商店中找到。”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创办的天益寿药店在老街显得十分醒目。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在烈日当空的夏日,光顾药店的顾客仍不少。管理人员说,虽然人流量不如鼎盛时期,但凭着“天益寿”的老字号,目前每日光顾药店的客人还是有200多人。 曾经闻名全漳州的香港路“灯罩西施”王桂英在门前挂起“百年老店”招牌,期盼能继续留住老顾客。她说:“看到我们自己做的煤油灯基本没有销路后,我们及时调整经营方向。虽然生意没有以前好,但可以维持。”“店面是自己的,不用交租金。如果我们搬到其他地方,一是没有本钱,二怕经营不起来,毕竟在这里这么久了,老顾客也不少。”王桂英的儿子谢天惠说。 店里虽不热闹,但陆陆续续仍有一些顾客来购买民俗用品,也偶有顾客打电话来询问民俗活动中的礼品安排和布置,谢天惠都很热心地一一解答。他说:“我们卖的东西,市区其他地方也有,我们坚持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以真诚的服务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洪惠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古城的府埕是闻名遐迩的小吃一条街,相当的热闹。很多市民喜欢到这里吃蚵仔煎、豆干面,为老街带来了人气,带动了当地不少店铺的生意。现在,不少市民说到“府埕小吃街”,依然很怀念。 卢炳漳的“杰记金银首饰加工店”就在府埕老街的斜对面。“原来府埕老街是漳州小吃一条街,小吃店生意好,人流量大,我的生意很不错。现在小吃街没了,人流量少,生意也差了。”谈到没有搬走的理由,老卢说,居民们尤其是老一辈人对这片街区还是存有很多感情、很多期盼,为了这些自己也会“撑着”。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3-04-13 ]漳州将改造古街区:古府埕 还原知府上任路线
- [ 2011-10-12 ]漳州古街“穿越”了 《奶奶再爱我一次》取景于此
- [ 2011-07-15 ]两岸青年夏令营:营员访古街寻姓氏学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