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东山:一个人和一张橹 老字号桨橹业的故事

zz.fjsen.com  2013-09-09 09:41:16   来源:漳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独家秘制的浆橹特别好使

岁月变迁,和许多老手艺一样,如今桨橹业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窘境。

“以前,我们随船转场到别的渔场作业,我看很多外地的桨橹,做得太粗糙了,没有把握技术要领,不好使用。”张振寿比划着说,用他做的桨橹出海,摇起来顺手,不脱位,且稳定性好。“比如我们手工做的木钉,比现在那些铁钉、钢钉质量都好,还可以做得很大,也不怕台风,当地很多同行都要向我们拜师学技术。”

做桨橹靠的是摸索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祖传的独家秘诀,一张好的橹关键在它的弧度,加工这弧度全凭经验和手感,用火烘烤弯成,既要依材质的不同,又要依船型和捕鱼作业方式的不同制作。这是“芳成”号桨橹独创之处。

为传承老手艺欲申报“非遗”

1958年,张振寿以其优秀的桨橹棍制作技术,被当时的东山县竹木渔具社吸收为县级集体企业职工。他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自此后,他的技术在当地推广,他的桨橹棍渔具产品畅销国内许多个沿海地区。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振寿所在的企业关闭,他和家人为重振“芳成”号,开始搞单干。如今,随着钢质渔船大规模应用,桨橹生意已淡了很多。曾经闻名于闽南一带的“芳成”号桨橹业,如今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窘境。退休后的张振寿师傅每月能领到1960多元退休生活费,是他们厂里退休金最高的人。

采访中,张振寿道出做桨橹的酸甜苦辣咸,他说:“做桨橹是苦力活,刨、凿、削、锯、火烤,全靠一双手,还有风帆绳索以及几百种五金配件的如何灵活、科学搭配使用,光靠脑袋瓜不行,重要的是经验。每遇夏季渔汛旺季,排队要货的人也多了,一天下来骨头快散架了,但看到顾客美滋滋拿到心仪的桨橹欣然离去时,我们心里也宽慰了许多。张师傅回忆道,最多时候,家里有七八个人都在从事制作桨橹这一行当,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晚辈们早就改行了,有的开音像店,有的在厦门打工,兄弟几个年纪大了,也都不再做了。”

张振寿希望和几个兄弟、侄儿商量一下,将老父亲的手艺传承下去,争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芳成”号不至于走进历史。⊙黄辉全文/图

1  2  


  • 责任编辑:陈颖     标签:漳州 老行当 摇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