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浮宫3000人踩街做王醮 5年一次的热闹场面
zz.fjsen.com 2013-10-26 09:4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3000人的踩街队伍,绕6公里路做王醮 东南网10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郑娟娟 见习记者 肖和勇 文/图)两公里长的踩街队伍,舞龙,家家户户门口置香桌、放鞭炮。这么热闹! 5年一次的大型民俗文化节,昨天上午9点15分在龙海浮宫镇开场了。 这个以“做王醮”(民间酬神祭祀仪式,有送王和请王等活动)为主的民俗文化节,将延续一个月,其间信众有祭拜活动。一个月后,将会举行隆重的烧王船和烧彩楼仪式。 而昨天上演的正是“做王醮”。都有哪些精彩,一起来看看。 3000人踩街 6公里路走2个半小时 昨天,浮宫镇镇区浮宫村的几条道路,拉起了彩条。沿街店面都挂上了灯笼,家家户户在门口置香桌,摆上果品和炮竹,准备祭拜神明,这是王醮中的请王。 9点15分,踩街开始。彩车打头,唢呐吹起来,一个个踩街方阵就出场了。村民方阵当中,有腰鼓队和舞蹈队。村民肖飞熊说,参加活动的村民实在多,为了编队,他们以镇上的道路为单位,让住在同一条路上的村民组成一队。 踩街的路线,是提前规划好的,从浮宫镇文体中心出来,绕村庄走一圈,大致6公里。 踩街队伍,还包括3个小朋友方阵和1个老人方阵,3000多人的队伍,长达2000米左右。 活动持续到上午11点40分左右,踩街队伍才回到镇文体中心。 小朋友坐“龙驭” 老人坐花轿 一条30多米长的“舞龙”,是最大的亮点。“龙背”上,摆着一张张座椅,小朋友一人坐一张,底下有大人抬着。这“待遇”,实在叫人羡慕。 村民们说,这是坐“龙驭”(龙的形状的轿子),村里只有6岁以下的小孩才能坐。仔细一看,小朋友们穿的衣服也各有特色:有状元、榜眼、探花等服饰。 下一个方队,小朋友们的坐驾,可就有点奇怪了:装饰得像小龙舟,底下有轮子,可以推着走。村民们说,这是“蜈蚣驭”(蜈蚣状的轿子),是专门给6岁到12的小孩坐的。 12岁以上的小孩,只能骑马了。他们的衣服也有讲究,穿的是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 昨天,五六十名老人,也坐上花轿踩街。这些老人膝下都有孙儿,年龄都在六七十岁。 三座彩楼正在搭 十几尊神将“入住” 在浮宫镇文体中心上,3座红黄相间的彩楼已完成上部分,下部分竹竿架子裸露,还没完成。 看起来很壮观。中间一座最高,有5层,高25米,左右两座各3层,3座总宽约35米。彩楼前,还有一个大大的黄色顶座,这是中间最大彩楼的“屋顶”。一旁,几位工人正在忙着扎彩楼的部分“零件”。他们说,10日开始扎,大概20天能扎好。 这3座彩楼,是做王醮最主要的场所。其实,彩楼是村里十几尊神明的“住所”。彩楼一扎好,就要请神“入住”,一个月的时间里,村民们随时可备猪头五牲祭拜。而村里选出的12位“大首”,则要更隆重,供品得有生猪生羊。 祭拜神明延续一个月,之后就是送王,隆重程度不亚于请王。到时,要将糊好的王船和彩楼一起烧掉,寓意送走从天上请来巡查民间的王爷公。 这一个月,虔诚的信众答谢了芗剧,舞台就在文体中心的戏台。而彩楼下临时搭建的戏台,每晚也都有芗剧看。个别晚上,还会有多台芗剧一起唱,上演热烈的“斗戏”。 村民起早忙打卤面炒米粉 踩街厝边免费吃 除了忙着表演的踩街队伍外,昨天负责后勤饮食的村民也忙坏了。 一大早,后勤工作人员开始打卤面、炒米粉,然后一份份地用快餐盒打包。村民张先生说,卤面和米粉需要的佐料,早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了。这些都是为游街的村民免费准备的。中午12点,踩街队伍一回来,走了长路的村民早饿坏了。没一会儿,一大堆的快餐全被领走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3-10-10 ]当传统习俗遭遇“八项规定”
- [ 2013-10-09 ]媒体:不能以传统和习俗为由放任不健康风气蔓延
- [ 2013-09-25 ]厦门农村的奇葩结婚习俗
- [ 2013-09-20 ]盘点世界各国中秋节不同习俗:祭祖先 拜月娘
- [ 2013-09-12 ]福州退休老医生痴迷中秋“摆塔” 年年保持老习俗
- [ 2013-09-06 ]9岁娃:海边很多光着上身的阿姨 妈妈:是习俗
- [ 2013-08-29 ]公款博饼 伤廉洁也伤习俗
- [ 2013-08-22 ]厦门人过中元节传统习俗简化 新厦门人禁忌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