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民生 > 正文

漳州琉璃汉服社成员穿汉服 抄"九九消寒歌"过冬至

zz.fjsen.com 2013-12-23 10:1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漳州市琉璃汉服社成员,身着汉服,抄写“九九消寒歌”

东南网12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郑娟娟 陈群 杨清竹 文/图) “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知道吗,从昨天起,就是传统的数九寒天了。我们的祖先们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总结出了一套御寒的方法,这秘诀全包含在了一首“九九消寒歌”里。

昨天下午,漳州琉璃汉服社十多名成员,聚在一起,以抄写“九九消寒歌”的传统方式,过了一个特别的冬至。

“我身上穿的这套是单层,没有内里,是衫裙,‘出云’身上这套是双层的,叫袄裙。”昨天,社团负责人之一墨兮给社员们介绍身上的服饰。

“我这是唐代广袖襦裙,这是汉代双绕曲裾……”紧接着,身着古代服饰的社员们也纷纷上台,各自介绍服装的特点和名字。社员“凤凰卡卡”说,他们不仅仅是继承一件服饰,而是致敬一场久违的传统文化。

十几套服饰介绍完后,社员们准备好墨水、毛笔,抄写“九九消寒歌”。墨兮说,古代人会在冬至这天,抄写此歌,然后收藏或贴在家中墙上,供人们熟悉数九天该做哪些事。消寒歌在全国各地有多种版本,根据各地气候寒暖不一,主要记录当地从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以及一些农事活动的规律。

“凤凰卡卡”还介绍说,古人有画消寒图的传统,一般以画梅居多,每天画上一朵,数着九个九天后,一幅图就完成了。

按照漳州老传统,有心的社员,提前在家准备了糯米团,昨天,大家一起动手搓汤圆。包的是漳州最传统的无馅汤圆。在漳州,冬至要给祖先和神明,供上汤圆祭拜。每人也至少吃一粒汤圆,代表团圆、生活甜美。

聚会上,墨兮还用简化版的方法,给成员们介绍了宋代点茶的方法和文化。

□小百科

什么是“数九”?就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数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

在闽南,要特别提醒的是,可不能逢人说“冬至快乐”,冬至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情感上与清明节、七月半类似。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载:“冬至:州人(指泉州府,包括当时的同安厦门)不相贺,祭祠堂。”

  • 责任编辑:唐丽萍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