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民生 > 正文

竹初木偶重返府埕 漳州竹初木偶艺术馆试营业

zz.fjsen.com 2014-01-10 07:04   来源:闽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木偶艺术馆里,卢雅兰展示木偶的千姿百态

东南网1月10日 (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 张伟华文/图) 身着蓝色戏服的女子,婀娜多姿,双手舞起长长的红绸带;白面小生粉墨登场,迈着步子,摇头晃脑,时而撑伞,时而摇扇;红衣女子身材娇小,魅力十足,手舞腰鼓,尽展身姿……

它们竟是巴掌大的木偶们。昨日,漳州竹初木偶艺术馆在漳州府埕文化特色一条街试营业,现场,夺人眼球的布袋木偶戏让市民大开眼界。

徐竹初老人说,清朝,祖上在这里开木偶馆,数百年后,作为第六代传人,他又能再回府埕开馆,十分高兴。

木偶世家:数百年后再回府埕

走进位于府埕的漳州竹初木偶艺术馆,品种繁多的木偶让人眼花缭乱,有仅指甲盖大小的泥人,有拳头大小的木偶头,有手臂长的木偶,玩具、工艺品、艺术品、旅游产品等,摆满了每个柜子。艺术馆有两层,300多平方米,楼上是供市民欣赏木偶表演的场所,很是宽敞。

徐竹初说,数百年前,祖上在府埕开了一家“成行成是”木偶雕刻作坊。作坊不大,出售的品种单一,主要雕刻菩萨和木偶,而木偶分两类,一类是小孩把玩的玩具,一类是演出的木偶道具。不过,当时木偶戏盛行,尤其是春节期间,短短的府埕内,摆上好几台木偶戏,也是坊间称的“斗戏”。

解放初期,徐竹初满12岁,他也在府埕内摆摊卖泥偶。如今,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是福建唯一获此殊荣的民间艺人,也是全国木偶艺术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民间艺人。2014年,徐老75岁了,他乐呵呵地说,数百年后,木偶馆能够重新回到府埕,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意义非凡,“只有将传统工艺进入市场,才能不断传下去”。

表演艺人:展示木偶千姿百态

昨天,除了身着五颜六色的戏服的木偶们出尽了风头外,5位年轻的演员,也出现在市民的视线里。

21岁的卢雅兰,去年7月份刚毕业,如今正在漳州木偶剧团实习。

读初一那年,因为兴趣,雅兰参加专业考试,考进漳州艺术学校的木偶表演专业,从此与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

表演课、雕刻课、形体课、台词课……每天都在进行。雅兰得学形体,也得学指上的“十个功夫”,施指、击指、推指、绕指等。再后来,雅兰就开始套着木偶练习了,“跟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锣鼓点,靠指力展示每个木偶的千姿百态”。

雅兰说,木偶得生动、真实、形象,更重要的是讲究角度、曲线问题。“小生一跷脚,要有腰身,要有眼神,我们得控制他,让小生的眼睛看着脚,头要跟着转,这才能让他活起来。”

6年的练功,让雅兰也曾随团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表演《大名府》。她说,马年的愿望是,能通过考试,成为漳州木偶剧团的一员。

相关新闻

春节到古城看传统工艺表演

东南网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韩丰)春节期间,古城新气象。短短一百米的府埕,就有22间店面对外营业。布袋木偶戏、漳浦剪纸、漳绣工艺……让你眼花缭乱。不单如此,还能买到蔡福美传统制鼓、八宝印泥、木偶礼品盒等漳州传统工艺品。

正月十四,府埕有灯谜艺术节。年后,与徐竹初齐名的庄陈华,也将在府埕开木偶表演馆;唯一继承人郭美瑜的棉花画馆也将与市民见面。

漳州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李海光副主任说,不仅有传统工艺,府埕也将有现代的气息,“晓风书屋打造成‘书店+书吧’,到时候,这里还会有文化沙龙”。

徐竹初布袋木偶老街重新开馆 昨日迎来首场表演

在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内表演木偶

东南网1月1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郑娟娟 白志强 文/图) 漳州布袋木偶,家喻户晓!但这“掌上芭蕾”艺术,能耍杂技,听说过没?

昨天下午,年轻的演员们秀上了这叹为观止的指艺。

地点在市区“府埕”,老街始兴北路上,这里重新开馆的徐竹初木偶艺术馆灯光闪亮,迎来首演。而此前,徐老1997年在延安北路开馆,后又迁至香港路。

约在今年的春节期间,市民们就可以免费到馆内欣赏活灵活现的木偶,赶巧的话,可能还会上演木偶表演。

75岁艺术大师再展神奇雕工

一把刻刀,就“变”各式逼真的木偶头,着实令人啧啧称赞。

昨天下午,75岁的木偶艺术大师徐竹初,再次为游客展示他的神奇技艺。

徐老的作品,神情生动,再配上鲜艳的颜色,令人爱不释手。

而此前,文人、戏剧大师也对徐老的作品有过不少赞许。郭沫若大师曾赞徐老刀下的木偶头“木偶头神情逼真生动”。著名戏剧大师翁偶虹题诗赞道,“傀儡登场假胜真,镂雕妙技巧通神,凭君地母天公手,展现千姿百态人”。

徐老说,木偶雕刻是家族的手艺,以前他的父辈,就曾在老街里开馆,这一次艺术馆能重现古街,有韵味,同时也让他感觉到了亲切感。

90后表演者秀起“掌上芭蕾”

若是馆内音乐传来,您可得上二楼瞧瞧了。这里,将作为木偶演出的交流场所。

昨天,一群90后的表演者,带来了新颖的首演。

和传统的表演方式不同,表演者不再是躲在台后。如今的木偶表演,推陈出新,发展人偶同台的新表演模式。

在昨天的表演里,有木偶人耍绸缎、耍杂技、舞棍、打虎……指尖上再现的都是难度大的各种杂技。木偶人在表演者手里,动作丰富,如同真人般灵活。

表演者卢雅兰和柳倩倩,两人配合,表演木偶人耍盘子,以及传统舞狮,引来观众拍手叫好。

这出首演,人物均出自漳州传统木偶剧目《大名府》,戏演梁山好汉扮成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石秀的故事。

这出剧,最能看到表演者称奇的指艺。因为,想要用手控制木偶人耍杂技,可非易事。

□相关链接

漳州布袋木偶表演及木偶头雕刻,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布袋木偶戏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木偶雕刻起源于古代先秦时期,并于唐代传入福建。国家一级美术师徐竹初,是闻名海内外的木偶雕刻大师。他雕刻的木偶头注重人物性格特征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生动传神,作品到过世界100多个国家展览,被誉为“东方雕刻艺

 

  • 责任编辑:唐丽萍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