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漳州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老照片里的漳州古迹

2014-02-22 09: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千年古城漳州,有着很多让漳州人民骄傲的古迹,如龙文塔、八卦楼、丹霞书院、北伐胜利纪念亭,还有众多牌坊。沧海桑田,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们有的幸存下来了,有的却永远消失了。


◆丹霞书院

古迹四:北伐胜利纪念亭

说起“圆圈”,每位老漳州人无一不晓,无人不知。这就是位于新华东、西、南、北十字路口的一座西式纪念亭,原称“延誉亭”,后改称“北伐胜利纪念亭”。该亭四柱尖顶,因底座有三级同心圆台阶,老漳州人都称为“圆圈”。

这是1923年初,军阀张毅统治漳州期间,以银元500元延聘工程师雷文铨为其设计,在陆安中枢建一亭,名曰“延誉亭”以标榜其治漳功绩。

三年后,北伐军进驻漳州,为消除陈炯明、张毅等自我标榜的影响,将一些地名及建筑物重新命名,何应钦将陆安中枢的“延誉亭”改称为“北伐胜利纪念亭”。“北伐胜利纪念亭”于1969年被拆除,但该地点还被称作“圆圈”。但年轻人因为很多都不知道这段历史,没见过“北伐胜利纪念亭”,都称此地段为“文昌门”。

古迹五:丹霞书院

丹霞书院是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建置的,位于现八卦楼对面。据史料记载,当时漳州知府刘良璧在八卦楼修复后,站在城上鸟瞰以后,将附近划为丹霞书院的所在地。当时这里空旷干衍,未夹杂民居,有流水通城外大河,认为是读书胜地,刘遂命人在这里创建丹霞书院。

中间的房子用来奉祀朱熹,左右是书舍作为学生肄业之处。河池对岸建立奎星阁和半月楼,并在河上建桥以便行人。

清同治三年(1864年),书院因遭受战乱,房舍荡然无存。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在原址修复丹霞书院,次年完工,规模比以前扩大一倍。

“上世纪30年代初,丹霞书院部分被人拍卖为娱乐场所。”冯水国说,1966年后,大部分倒塌或拆除改建,目前仅存半月楼。

更多>>相关图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