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杨艳娜/文南靖方志委供图)“看,最上面的,就是那个特大的墓碑……”在南靖县靖城镇古湖村的石质山上,一片小树林里,一块长达5.6米的墓碑,静静地横卧着,在岁月流逝中备受风吹日晒雨淋。近日,这块特大的墓碑被当地一名村民发现。
南靖文史专家表示,这个墓碑应该是目前漳州境内发现最长的墓碑,不过,暂时还无法考证出墓主为何人。
发现:特大墓碑藏山林 长5.6米
沿着古湖村中的一条小路,来到石质山中一片绿化苗开荒林里,一眼望去,三层阶梯式的绿树整齐排列,在最上层,有一块墓碑横卧着。
一测量,真惊人,这块墓碑长达5.6米,高约0.40米。仔细辨认墓碑上的文字,只见刻着:“□吾高公;慈懿蔡氏,茔。会魁翰林院检;主考孝子克正,湖游转漳州;士授通判朝彩等营建,举人授广东惠州府同知分试官会孙维桧、维桢等修。”
据曾任古湖村书记的张明坤回忆,文革期间,这个古墓遭到了毁坏,墓中精致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而用于建造古墓的多块石板被搬运到村里,成了村中水渠的石桥,只遗留下一块残碑在此。
谜1 碑文不通,难道是断碑?
仔细阅读碑文,令人十分纳闷。这几句碑文,竖看似能独立成句,却又有语意表达不完整的感觉;而前后句之间,似乎也衔接不畅。
南靖文史专家江清溪表示,从墓碑上拓下的文字看,这几句文字并无法顺利地衔接成文,可推测,碑文应是出现了部分缺失,再加上墓碑上边沿呈不规则状,说明这块墓碑应该只是一块断碑,并不完整。
听村民说,墓碑被上下截断,石板用来建设村中的小桥。“小桥石板上会不会有墓碑缺失的文字呢?”江清溪和南靖县方志委一行人到村中考察小桥石板,然而,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这对古墓考证造成了困难。
谜2 信息有限,墓主是何人?
那这座规模不小的古墓里,究竟埋葬的是什么人呢?
张明坤说,听村里老人说,墓主好像是厦门海沧人高某,位居三省巡抚官职。解放前,每当清明节时,前来扫墓的人都是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而来。
对此,江清溪称,目前从断碑残文中只能得知,这座墓地的主人是一高姓人,其妻子为蔡氏,有一个儿子名为克正,有两个名为维桧、维桢的孙子。“可见的第一字有些模糊,估计应该是个‘时’字,墓主可能是个叫高时吾的人,但他究竟生卒于何年何月,有何功绩,却无从得知。”他说,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他查阅了漳州县志、南靖县志等史料,可都找不到与该古墓相符的高某。
谜3 村民不知 何以葬这里?
张明坤回忆说,小时候,他曾见过这个古墓,当时墓葬规模很大,分三层,占地约0.8亩,有两个墓埕,左右两侧各有3个墓志铭之类的石碑,古墓最前头还矗立着两头石狮,两张石桌。“当时从古墓中出土的两副棺材里,尸体穿着华美的服饰,还放有一顶官帽。”他说,更为奇特的是,两具尸体竟然都没有腐坏。
江清溪表示,如果这个古墓真如张明坤回忆的那般规模宏大,加上碑文中提及的“翰林院”、“主考”、“士授通判”、“举人”、“知分试官”等词,可见墓主或其子孙当时地位的尊贵。
“古湖村附近有个武林村,多为高姓村民,可也没听说武林村民前来认墓,可能两者是没有关联的。”江清溪说,墓主何以葬在这里,究竟是谁?要解开这些谜团,只能寄望于墓主子孙的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