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黄颖) “城市内部地名如街道、桥梁之命名,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一座城市文化的传承。”西洋坪大桥启动命名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上周末在漳州小鱼网上被讨论得火热。截至昨晚9点,“漳州启动西洋坪大桥命名工作”这个帖子已有近3500次阅读量,88条回复。
4月12日,漳州市正式启动西洋坪大桥命名工作,公开征集桥梁名称。此前,西洋坪大桥(规划名)已通车六年多。
讨论中,多数网友认为,西洋坪大桥这个名字已使用多年,市民已经习惯,最好不要再改名;
也有部分网友觉得,西洋坪大桥这个名字底蕴不够,正式命名时,可以取个更有历史文化底蕴和大气的名字,例如“西环城大桥”、“九一九大桥”等。
如网友“黌(hóng)宇照清漳”,就发表了长篇幅回帖,支持大桥改名,还详细列出4点理由。同时他觉得,西洋坪大桥目前显然还不如战备大桥、漳州大桥那般繁忙,故更改规划名的影响尚不大。
至于大桥的名字,他觉得叫“凌波大桥”不错:桥南侧就是水仙花基地,以水仙花的雅称“凌波仙子”命名,很是恰当;“凌波”还有“凌于江波之上”的含义,作为桥名再合适不过。“我想,相比于‘西洋坪大桥’,人们肯定更愿意到‘凌波大桥’上散步吧,这与江滨、桥南片林公园的风景也是相得益彰的。”
“黌宇照清漳”还吐槽,这次的征名只公布了地址让人寄信,没有电话和电邮,这样不仅麻烦,而且信寄到了活动恐怕都截止了。
@声音
正方:叫西洋坪大桥挺好的
“R-mu”:要改就应该早点改,现在大家都叫习惯了,才来改。
“依然这么帅”:不仅仅是城区周边的群众认可西洋坪大桥,其他县辖区的群众也基本都已经认可此名。即使现在才给此桥命名,沿用了多年的“西洋坪大桥”显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火急火燎:西洋坪大桥已经是我的童年回忆了!也是漳州的代表作品!请不要改动这个叫了好几年的桥!那是我们的青春!一起走上桥边、吹风的青春。
反方:换个更有意义的名字
天地人乐: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用村名给城区命名有点俗气,如能把西洋坪大桥改为水仙花大桥或者圆山大桥既能突出特点,又好记易找。
老方圆:感觉9.19大桥名称很好,比较有历史意义。
风中的木棉花:叫西环城大桥好了。
部门
网友发言很有意义 已补登电话和Email
昨日,漳州市民政局地名科负责人也关注了网友对于西洋坪大桥征集名称的热议。他认为,网友的发言很有参考意义。
关于网友提到征名只公布地址让人寄信,他表示这是此前工作的疏漏,昨日上班后,已令人修改公告,补上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这两天,他们已接到不少关于大桥命名的回复。在征集桥梁名称活动结束后,他们将根据《漳州市地名管理规定》,把征集情况提请漳州市政府,由漳州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大桥的名称。
●西洋坪大桥征名联系方式
来信请寄:漳州市芗城区大通北路61号漳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邮编:363000)
电子邮箱:zzsmzjdmk@163.com
联系电话:0596-7086978
□“黌宇照清漳”帖子摘选
理由有4点:
1.桥名重复。在这座桥建设之前,漳州早已有一座行用多年的“西洋坪桥”,即胜利西路跨三湘江之桥,以在西洋坪村边得名。避免重复是地名之所以需要规范管理、命名的重要原因,若跨九龙江西溪之大桥亦以“西洋坪”为名,则口语“西洋坪桥”指代不明,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2.方位指示偏差。规划西洋坪大桥以西洋坪路得名,西洋坪路以西洋坪村得名。西洋坪路经过西洋坪村之东,但为城西主干道,南北延伸长,以“西洋坪”为名本来就已勉强。西洋坪大桥距西洋坪村已远,以“西洋坪”为名已经根本不能起到地名应有的指示方位作用,是完全不合适的。
3.发音不便。“西洋坪大桥”普通话发音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闽南话发音存在不便。闽南话存在丰富的变调现象,“西洋坪”作为村名读时,“西”、“洋”二字皆须变读为阳去声,一旦以“西洋坪”命为路、桥名,则“坪”字也必须变调,这样一来,就会连续出现三个阳去声,读起来极为单调、压抑,也不易令人知悉其本字。“西洋坪大桥”五字连读,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群众在读的时候可能存在尴尬与不适(如我本人就感觉极不舒服)。
4.“不够大气”,实质是缺乏内涵。相关人士提出的“不够大气”,也许提法有些问题,但其实质应当是此名缺乏内涵。漳州市区附近跨西溪的新建桥梁,拥有正式名称的战备大桥与漳州大桥,都有指示与纪念意义。即使是未正式命名的九龙江大桥与南凌大桥(这两座桥名也不妥,建议尽快正式命以合适的名称),其名称也都取自较大的地理实体。但是这样的命名方式已经成为漳州市区桥梁命名的惯例,突兀地出现一座以村落命名的桥梁并不合适。“西洋坪”乡土气息太重(闽南传统村名如此,无可厚非,但乡土气息是事实,故即村人所营面包店,亦雅化为“大西洋”),以之命名一座标志性的大桥,太过简单粗暴,不能够体现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