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缎何时“回归”漳州 销声匿迹于月港没落后

zz.fjsen.com  2014-11-13 08:47:3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呼吁:加强漳州非遗保护

尽管如此,陈钟辉早就有一个心愿,将自己数十年收藏的珍贵资料,以及他所拥有的宝贝,建一个传承非遗文化的展览馆,将漳州失传已久的漳纱、漳缎,及传统漳绣技艺等,都收罗在这个展览馆内,并设传习所,让爱好漳缎的市民学习传统工艺,并传承下去。

陈钟辉说,展览馆寄托了他多年的一个心愿,展示中原文化在漳州怎么开花结果,怎么从兴盛走向衰败。这也是弘扬中原文化的窗口。

漳州民俗专家郑惠聪说,当社会进入商业化进程时,1949年,漳州仅存的漳缎作坊屈指可数,再加上老艺人年岁已高,没有传承人,加上塑料工业逐渐发达,尼龙等布料销量大,冲击了手工业。

漳州政协委员陈南漳表示,解放前,漳缎名声在外,后来没落了,“真的很可惜,漳州好东西很多,棉花画、漳缎、漳绣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加强引导重视”。

漳州政协委员郭伯龄说,中国第一台洗衣机,就是漳州生产的,而漳州的织布机、漳缎机,现在收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其实,在早期,漳州手工业非常发达,而如今,漳缎的销声匿迹,也是十分可惜的。

声音:让漳缎“回归”漳州

漳缎的故事,让许多读者不由得联想到漳州另一项非遗项目——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一个带着洋味的名字。这是一种曾经风行国外的中国外销瓷,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初海禁期间(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克拉克瓷于平和县的大山深处悄然出世,坐船顺九龙江西溪支流花山溪向东直抵月港,漂洋过海,将东方大国的古老文明播撒至世界各地。

虽说学界在多年前最终考证出克拉克瓷就是产自平和的“漳州窑”,但是制瓷技艺早已失传。近年来,漳州市民间古瓷工艺研究所为了重现昔日“漳州窑”瓷器的风采,搜阅记载,实地考察,遍寻工艺传承人。终于,在市县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7月25日,漳州民间陶瓷研究所所长林俊先生自筹资金在克拉克瓷“娘家”投资兴建了漳州窑·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采用传统的工艺进行制坯、磨土、上釉、烧窑等工作,“复活”了克拉克瓷,成为漳州的又一张名片。“既然克拉克瓷能‘复活’,漳缎也可以回归啊。”市民肖先生说,以前,漳缎的师傅把技艺带到了苏州,现在漳州可以派人去把技艺学回来,或请回几个漳缎师傅,到漳州接续传承漳缎的辉煌历史。“这个建议不错。”漳州市政协委员陈南漳说,漳缎的名称里,就有一个“漳”字,所以就类似地理标志一样,离不开漳州,让漳缎回归漳州,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而且对于漳州的历史文化传承、非遗传承都有很大的益处,如在古城里,建一个包括漳缎的非遗馆,也可以为古城争辉。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漳缎 回归 漳州 销声匿迹 月港 没落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