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食药监管 告别“九龙戏水”
漳州市食药监局率先完成机构改革,运行8个月平稳高效
◆这么多市级部门中,食药监局率先完成机构改革
东南网12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赖雅红 杨艳娜 文/图)将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都纳入监管体系,一旦发生安全质量问题,追溯更加方便。在此轮漳州市政府机构改革中,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面简称食药监局)率先完成改革。今年4月-5月就确定了重新组建的方案,撤销直属分局,同时,加挂“漳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目前,漳州市食药监局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已基本完成组建,内设11个科室。其中新建6个科室,撤掉3个科室,组建2个下属事业单位。运行8个月来,平稳高效,广受好评。
变化1 新纳入四大职能
此前,漳州市食药监局对食品监管只是综合协调,这次则将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的具体监管职责都纳了进来。
其中,将漳州市质监局承担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医疗器械强制性认证职责以及化妆品生产许可和强制检验职责,漳州市工商局承担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漳州市卫生局承担的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督职责,原漳州市经贸委(漳州市食安办)承担的有关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等职责,都划入漳州市食药监局。
变化2 新组建6个科室
重组后,该局共有11个内设科室,其中新建6个科室,分别是法制科(审核审批科)、应急管理科、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食品流通安全监管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及电子监管科。而原有的保化科、直属分局和稽查支队则被撤销,其中保化科职责分解到其他科室。另外,成立食品药品执法支队和食品药品审评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两个下属事业单位。
据介绍,漳州市食药监局机构改革之所以走在其他市政府部门前列,主要是紧跟全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的步伐,承接省食药监局下放的职责,因此早在今年年初就制定了改革方案。
好处:告别“九龙治水”
漳州市食药监局相关人士介绍,重组后,撤销直属分局,将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
例如增设芗城、龙文两区食药监局,归地方政府管理,强化地方政府负总责;同时,整合原来其他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及药品管理职能职责,不仅理顺了各部门关系,重要的是,更有利于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
“以前人家说食品安全是‘九龙治水’,多头监管,分段脱节,让人头疼,此次改革就是要告别‘九龙治水’。”该人士表示,此前,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食品安全监管只是综合协调。如今将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都纳入管理体系,这样一来,对食品质量问题的追溯更方便。另外,新建应急管理科,并将市食安办设在新组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将更加及时和集中统一。
此外,组建食品药品执法支队和食品药品审评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两个下属事业单位,不仅解决了执法队伍人员编制问题,同时也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力量。
特色
食品安全可溯源
据了解,此次机构改革,漳州市食药监局专门设立了电子监管科。“专门设立电子监管科,这举措在全省是唯一的,是一大亮点。”漳州市食药监局法制科黄志忠介绍,电子监管科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全市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从9月份正式启动以来,截至目前,该局已协同相关运营商、软件商走访并签约首批示范企业103家,软件安装并已采集数据企业61家(其中,生产企业13家、流通企业41家、餐饮企业7家),视频监控已采集企业5家,使该平台建设工作能够有序稳步开展。
据介绍,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漳州市首批示范企业中的食品生产企业61家、食品批发零售企业127家、餐饮服务及学校食堂29家。
同时,分别在县局设立分平台,将数字化监管方式延伸到各县(市、区),通过整合数据资源,特别是对“肉制品、婴幼儿奶粉及乳制品、白酒、学校食堂”等相关敏感产品生产企业单位,以及近几年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实现食品安全“来源可查,过程可控,去向可追”,积极推进漳州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微评
“九龙治水”一朝变成“一龙治水”。
以前,食品监管体制以分段监管为主。各个机构部门负责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一到两个环节,这一看似环环相扣的“九龙治水”链条结构,存在监管部门多、监管缺乏有效衔接、监管责任难以落实等弊端。
“九龙治水”终是治不好水的,如今,变成了“一龙治水”。这条“龙”应该是强龙,有责任、有担当的强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唱好“一龙治水”这出大戏,使得广大群众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