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焦虑”谁来治!

zz.fjsen.com  2015-03-25 11:06:41  马婵娟 刘彬如 陈晨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二胎”竟陷尴尬,大娃过激谁之过?

从写保证书到以自杀逼迫,社会大多都将事件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确从孩子本身看,独生子女“说一不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娇生惯养、“唯我独尊”,习惯了独生子女的生活,也已适应了“4+2”的家庭溺爱,缺乏一母同胞意识,长辈们都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一人身上。这些孩子大多未成年,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他们既不懂得“大道理”,也根本不会理解父母欲生育二胎的良苦用心。在家庭之外,他们已经有了可以陪伴自己成长的小伙伴,认为不需要多一个弟弟妹妹来陪伴自己,更不愿意他们来分享家庭的爱。而孩子的同学伙伴也普遍是独生子女,骄与宠心理暗示的相互传递,造成了群体性心理脆弱,以及家庭安全的脆弱,使得他们大多数都对父母生育二胎产生抗拒心理,担心父母生二胎会动摇自己在家中的中心地位。

“二胎尴尬”的缘由除了孩子真任性、不懂事之外还有什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孩子的“任性病”?中国有句古话:慈母多败儿。父母溺爱难辞其咎。母亲被迫打胎放弃二胎,就能治愈孩子的“任性病”吗?未必。如果这次以父母的妥协结束,下次再遇到其他问题,他们同样会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并形成恶性循环。许多父母在怀二胎之前并没有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他们仅从自己个人的认知感受出发,想生二胎来给大娃作

伴,其实孩子并不能认识到和理解这一点。也有一部分父母,受祖辈“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或者压力逼迫,想坐上“单独二胎”政策的顺风车来实现老人们想要男孩的愿望。因此,家庭教育的失职以及家长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也是造就“二胎生不下来”情况出现的背后推手之一。

而最根本的,我们应反思当今社会氛围。逃学、出走、割腕自杀,孩子的逼迫手段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孩子为何知道自杀手段?我们要找到背后的原因。谁是孩子的师父,谁向孩子传授了这些“武艺”?是眼下错乱的文化。在这个时代,孩子们自小就接收到数不清的负面信息,而且,家庭结构人伦关系缺失、“营养失调”必然造成独生子女的任性。更何况在现在社会中,大人会有意无意的“教育”孩子,“再不听话就让妈妈再生一个,疼他不疼你”。这些对孩子的触动影响无疑是极大的。

每一条生命都应被善待尊重,任谁都不希望“逼母堕胎”的事件再上演。孩子做法虽过激,却不应包揽全部过错,因为背后还有父母家庭教育的失职和社会负能量氛围的渲染。我们固然应去思考反省这究竟是“谁之过”,但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做”。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二胎”政策也能发挥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1  2  3  4  5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