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的“戏钹”传人

zz.fjsen.com  2015-10-22 14:55:59  王毅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公斤的铜钹若手工敲打得当,上面的钹能旋转近1分钟。这样的基本功对于“戏钹”的初学者来说,要练上好几个月。

“戏钹”好看但练习充满了艰辛。“很辛苦,一天要练好几个小时,而且很危险。”甘亚瑞说,“有一次在抛高的时候,没有掌握好风速,钹落下来的时候没接好,把下巴砸得流血。”所谓的抛高,就是要把钹抛向空中十几米高处,然后精准地将其接住。

“在1989年左右最鼎盛,有时候一天要演6场,很多群众来看。”甘亚瑞说,“当时收入还不错,最高纪录是一年演出331场。”从“吐珠”“虎翻墙”一直到“上大人”“软竹”等数十种套路,而且不重复。其间,甘亚瑞曾招过两个徒弟,一个学了一星期就跑回家了,“后来我知道是因为他练得手都拿不了筷子”。另一位学了三四个月也中途放弃了,“吃不了苦”。

甘亚瑞仅存的几件道具。很多道具在练习时损坏了,现在制作这样的传统器具费时费力,还很难找到师傅和材料。

这些年,甘亚瑞开着诊所,靠针灸推拿为乡里治病谋生。“戏钹”也早已放下多时,一些重要的表演道具也损坏了。“表演市场也越来越小,一年表演不到30场。”甘亚瑞说,“我两个孩子都明确表示不想学这个。”

作为漳州的一项非遗传承技艺,“戏钹”有些孤单。

  • 责任编辑:林育煜     标签:戏钹 传人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