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妈文化园史迹资源调查报告

zz.fjsen.com  2016-01-13 18:16:00   来源:  我来说两句

概述:根据县政协主席会决定,为魏妈文化园建设,于8月份成立魏妈文化园史迹资源调查组,对竹塔村管辖范围内的文化史迹资源展开调查,并形成报告。

调查分两组进行,在当地镇、村领导带领下,深入村中和年纪较大的村民促膝交谈,深入实地考察、拍照。共调查8间各姓氏宗祠、10余间寺庙、个古墓和其他文物古迹;了解了建村以来的民间习俗和传说。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竹塔村位于云霄县漳江口南岸,依山傍水,有山、海、田具全之美誉。竹塔村辖横山、楼下、东面3个自然村。它东邻东崎村,西接埭洋村、白塔村。竹塔村主村古称“凤塔”,它北临海,面对梁山山系;东临海,面对石矾塔;西临仙脚蹄、石仔关直通云霄城,南正面面对大帽山系的大步山,仙人亭山系绵延数十公里。竹塔主村原名“凤塔”,有开漳圣王庙“凤塔庙”为证。唐、宋时期竹塔属槐阴县管辖,明、清时期属漳州府平和县或漳浦县管辖,清嘉庆三年(1798年)属云霄抚民厅滨江乡,民国时期属竹塔保。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属云霄县红旗公社竹塔乡;1958年成立竹塔公社,竹塔分为塔东、塔南、塔北3个大队;1965年竹塔公社并入东厦公社改称竹塔大队;1984年称东厦公社竹塔大队,1987年改称东厦镇竹塔村。

据传,竹塔主村最早是朱姓和龚姓(后迁往何处不明)居住。传说,宋朝有个朱姓的村民上山割草当柴火,因大雾天气,爬上仙人亭山背后的棋盘石上看仙人下棋,一晃就是3年,当他回来时,家人已为他立了神主牌,看他回来都感到诧异。他讲出看仙人下棋吃桃子的事,至今被村里当成故事流传。朱氏建有一间“朱氏祠堂”,新中国成立后,被分配给村民改建为民房。

竹塔村王氏,尊“开闽王”王审知长子王延翰为第二世祖。闽漳王氏长房(王延翰之裔,但又有一说为王延政之裔,待考证)中的衡山王氏(王继鹏的后裔)第二房“世祀堂”裔胄,有一位王谟,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从漳浦横口社携妻徙居漳浦县新安里凤塔社(今云霄县东厦镇竹塔村)定居,是为今云霄东厦竹塔村王氏的开基祖,谟与子孙3世俱单传;至第四世生3子,从此衍成竹塔王氏3个房系。现留居该村的族众多数属第二、三两房后裔,有400余户2084人。此支系的竹塔王氏长房族人有较多外迁者,如长房后裔有几位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携带本支先世神主牌,及奉迎“马爷公”(即开漳圣王陈元光的主要部将马仁)神像,徙居台湾衍传子孙。其后裔于明天启年间在竹塔村建宗祠“永锡堂”。此后永锡堂长房族裔较多外迁广东、台湾或东南亚; 1948年竹塔王氏第十八世王春来迁居台湾基隆市。20世纪40年代起,又有部分移居云霄县城。

竹塔吴姓系白塔开基祖吴伯亮和次子吴汉一,原居住中寨墩上,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第三世孙吴有椿徙迁今东厦镇白塔村开基。开基后至吴益加建“绍德堂”,楹联为“固始开基历南唐南宋至明至清延千百万载源源本本宗支卓;甘棠衍派由西潭西林自墩自塔既大二三房子子孙孙世泽长。”以记迁徙历史。衍裔分布本村岩脚、中埭、下陈,后传竹塔、磁窑、树洞、罗宛井、渡头、河塘、螺坑(又说下楼迁入)等村,徙移东山、港口,衍传广东、广西、昆明,台湾的金门、台北、桃园等省外及澳大利亚等国家。清雍正年间,吴氏白塔第十一世孙吴琯乙之次子吴兆禧,因娶竹塔王氏为妻,并为娘家代耕,带子媳到竹塔定居,经地理师指点,叫吴兆禧将竹塔大泉田买下,在清乾隆丁丑年(1757年),吴兆禧卒葬于此地,后称竹塔吴氏大泉祖,现裔孙4000多人。吴兆禧生有4子:应榔、应静、应楷、应梅。其中第四子吴应梅(太学生)生于清雍正辛亥年十月十九日,卒于清嘉庆丙亥年,葬于郊洋村海边,他生6子:锡、桂、荆、存、养、菜,后称竹塔吴氏六脚祖。新中国成立前六脚祖大房、四房、五房的人口数占竹塔村人口数近一半,因此有“云霄方、张、吴,竹塔大、四、五”的民谣。

竹塔半径山曾氏一支脉,是元朝末年迁入,迁居三脚寮上宅、下宅、寨内、县城。云霄竹塔半径山曾氏一支脉,据曾祥生手抄家谱记述,昔陈元光(名廷炬)……。从陈君袭锦衣指挥使(明朝武官)移屯于竹塔仙人亭下半径山。《云霄厅志》记述陈元光有府兵队正曾仲规,后封赠“辅国将军”,是否是其先祖(待考)。元朝末年,竹塔半径山曾氏开基祖曾永茂为宗圣苗裔,家巨富。曾永茂长女适方姓,次女招婿吴本谦,昔吴临宝偕子吴本谦因逃避军役,由漳州至竹塔,被曾姓招婿后,父子全改为曾姓。发誓永不改他姓,若改别姓不昌。

竹塔庐(楼)下陈氏,据传原系唐代为魏氏陈太祖母庐守坟墓的陈姓府兵之后裔,宋代曾有部分移漳浦杜浔,明代多从漳浦杜浔返迁入。

竹塔主村陈氏是清代云霄“燕翼宫”一脉后裔迁入定居

一、文 物

(一)宗 祠

1、吴氏宗祠“燕诒堂”位于竹塔村后山顶(脊尾岭)西南麓,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年,系白塔吴氏第一世祖吴加益第十世裔孙吴材楠所建的祠堂,俗称“砖仔埕”。保存现状良好。吴材楠生5子,其中第四子迁徙平和九峰开基。最近一次修复于1988年,由徙迁台湾第十九世裔孙吴芳福(原名吴神来)出资修建。土木结构阔嘴厅,二侧房开龙虎门,围大天井,开大门,前面大埕占地面积400平方米。1988年重修,楹联“燕衍凤塔展容图;诒荫俎豆撰千秋。”“堂展锦屏庆喜宴;志铭肇基重增辉。”日常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本祖祠派下繁衍2000多口。2000年开始恢复祭祀陈政(王爹),近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起连续3天请戏班演戏娱神,恭请开漳圣王陈元光暨夫人到祠堂前观戏,接受“燕诒堂”派下裔孙朝拜。1989年起全村每年于正月初八集中到后山顶戏台前祭拜开漳圣王、林太师公、帝君公,当年新婚和生男孩家自备牲醴粿祭拜。

2、吴氏宗祠“光裕堂”位于村内,系竹塔吴氏六脚祖第四房第十四世裔孙吴群贤于清咸丰戊午年(1858年)建的,保存现状良好,占地面积216平方米,两进一殿厅,悬山式枱梁式木石结构由大殿、两厢房、两廊天井、下大厅及大埕组成;大殿厅由6根石圆柱支撑梁架,厅后正中挂着“光裕堂”大牌匾,两侧圆柱刻着楹联“光祖泽於无穷用昭俎豆;裕孙谟以勿替聿振簪缨。”中间圆柱承瓜斗驼墩上雕花卉刻龙凤、八宝图案,外檐柱上饰木雕狮拱着,中外4支圆柱上分别刻有楹联“发祖自仙峰翻身命将;寻宗趋玉塔侧面朝臣。”“军岳臣山作笔峰辉煌庙貌;仙人玉女张华盖贵显家声。”大门有“树德衍派”行书金匾。

(退休教师吴满红供稿,13348454509)

3、王氏宗祠“永锡堂”明代弘治戊申元年(1488~1505年)横口良房后裔王漠一徙居于漳浦县新安里凤塔社(今云霄县东厅镇竹塔村)仙人山网埔岭下定居,即云霄竹塔王氏开基祖。据此可推算出竹塔村已有527年悠久历史。宗祠名“永锡堂”,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坐向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457平方米;分后殿天井,左右廊间;前殿堂前大埕,埕前照壁,楹联“永奠鸿基,知先世拓土开疆沧桑兀固;锡斯骏绩,愿后昆继志述事瓜瓞长绵。”堂内有一清代漳州知府为表彰竹塔王贯奉公守法、大义灭亲的木匾“义贯古今”, 保护现状良好。“永锡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都要结灯(丁的谐音)花。近年来从正月十三至十五日请帝君公神像到祠堂前观戏,王氏村民备牲醴、供品朝拜。传说帝君神像系王氏到红树林讨小海发现,请回王氏永锡堂供奉,世代传承下来。

4、吴氏宗祠“致爱堂” 竹塔村吴氏”致爱堂”位于塔北自然村后山顶,保存现状良好。系吴氏六脚五房第五子第十四世吴初香(进士)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的。座向巽乾兼乙亥,建筑面积226平方米,是两进一殿厅,悬山顶抬梁式木石结构的建筑;大厅后殿由两根石圆柱承横梁画八宝图案,正中间挂着“致爱堂”隶书字体金匾。下面是神龛两边屏风画着人物和山水画,石圆柱楹联“致能尽情明达孝之风规可训;爱当顺理想敬祖以心术为先。”中间两石园柱顶瓜斗驼墩雕花卉刻龙凤,柱上楹联“朝臣岳拥仙峰团结中央成器宇;左将军右玉女迴环四面好规模。”的地理风貌,前檐有两根四方石柱上饰木雕狮子拱着,石柱上刻着“念此日木本水源基开竹塔;知他年支分派衍盛见云霄。”源延由来,大厅前檐开龙虎门;顶厅前面挂着“选魁”牌匾是吴初香之子,清贡生吴从龙于清光绪癸亥年花月置。顶厅下来是带两斜阶5级石阶到天井及两廊间,天井前是大凹门,两边廊间有两个偏门,凹门前是三级石阶到大埕,大凹门上挂着“狮山衍派”行书金匾。新中国成立前“致爱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都要结灯花、大牡丹花,挂先人像祭祖。清朝出过庠生,目前该房繁衍1000多人口。(退休教师无进益供稿,8880686)

5、廖氏祖祠“世彩堂” 廖氏祖祠“世彩堂”位于横山自然村,始建于明代,保存现状良好。为二进三开间悬山式,土木结构,建筑面积243.75平方米。祠前有埕,左侧有大戏台,相传埕前有数座石旗杆,祠内有进士牌匾(现已失传)。2008年重新修建,大门横批“廖氏宗祠”,对联“世昭孝义有芳称;彩礼传宗存美德。”祠内横匾“世彩堂”,对联“世承祖德昭百代;彩振家声传千秋。”“继往开来子孙昌;承前启后源流长。”堂内装有夫人妈(王女陈怀玉)及佛祖神像。2011年重修。横山自然村是云霄廖姓最大村。而留下守祖的为第五、八两房,建有祖祠“世彩堂”于村中,传至今有族众共450人。现竹塔村主村原称“凤塔村”,有凤塔庙为证,据传现横山自然村,原称“竹塔村”,它与凤塔村毗邻。竹塔村廖姓于北宋后期传入,开基于竹塔村横山自然村,衍成当地盛族。后裔有播居官洋(今称观阳)的一支系,也有迁入县城定居者。(退休教师廖天赐供稿,8881816)

6、吴氏宗祠“敦本堂” 系吴氏六脚第四房田下三支派所建祠堂。

7、吴氏宗祠“建基堂” 系吴氏六脚五房大囝第十四世吴崇山(学名维杰)于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建于横山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粮谷收购仓库,现已倾圮。

8、陈氏“庐霞祠堂” 位于竹塔村楼下自然村里,建于宋朝,土木结构,是二进一开式中天井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63.44平方米,2001年重修。据传楼下陈氏先祖仍是唐陈太祖母魏妈墓守墓人的后裔,此庙为纪念陈氏先祖而建,大门横批“庐霞祠堂”,对联“祖公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目前祠堂内没有供奉任何神像。

(二)庙 宇

1、开漳圣王庙 开漳圣王庙位于竹塔村楼下自然村古城水门外,它建于宋朝。据传是“燕诒堂”开基祖吴材楠牵头兴建的。土木结构,建筑面积81.28平方米,2009年重修。大门两侧留有古石狮、石墩2座,对联“庐临漳江圣王驻跸;下案赤石将军张旌。”庙里供奉开漳圣王神像。(退休教师吴清万供稿,13328351632)

2、旧帝君庙 位于竹塔主村北面海边(现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停车场边)有一座“万世人极”的旧帝君庙,建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庙是土木结构,庙里供奉关羽、关平、周仓等神像,庙左侧房间供奉佛祖、林太师公等神像。据传是明朝时,竹塔王氏开基祖王漠在海边放鸭拾到帝君公金身后兴建此庙,供村民们祀奉朝拜, 2013年重修建至今尚未完工。大门横批“万世人极”,对联“乾坤不老扶汉室;日月常明秉义心。”新中国成立后,此庙右边建“护龙厝”是上世纪五六十年竹塔村水产专业队队址,此地方也是竹塔村手工压榨花生油的作坊。

3、新帝君庙 位于旧帝君庙西侧约60米处,始建于清朝末年(1902年),土木结构。单间,偏室。庙里供奉的神像是关羽、关平、周仓等神像。大门横批“协天大帝”,对联“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

4、凤塔庙 清康熙年间,在两座帝君公庙中间建有一座纪念开漳圣王庙宇“凤塔庙”,大门楹联“凤栖瑞木呈异彩;塔砥中流耀波光。”。庙里面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夫人及神爷的金身。2012年重修外加两根青石大龙柱。横山自然村有一座明朝建的祠堂,内供奉佛祖。楼下村在水门外建一座开漳圣王庙,它建于宋朝,楹联“庐临漳江圣王驻跸;下案赤石将军张旌。”

5、龙泉岩 位于仙人亭山后,该寺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寺内有清朝丞相蔡新亲笔题写“鹫岭晨钟”的牌匾,寺后山腰大石上有古代先人刻画的棋盘,名曰“棋盘石”,寺的右前方有道光年间寺主持僧人墓两座。该寺被云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6、龙凤寺 始建于唐仪凤二年至天授二年(公元677~691年),因魏妈笃信佛教,于公元670年率援兵来闽时,就请观音大士像,在军营供奉,进驻云霄后,于公元674年先在“下营”(现在的莆美镇前埔村所在地,元光小学右侧)建寺供奉观音大士像,称“开士寺”,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敕为“开元寺”。之后,就在半径山下(现在的龙凤寺址)建观音菩萨寺。明代扩建,原有菩萨殿、僧舍及乡绅廖龙盘所建的“望海楼”,后失修废圮。1980年重修,现建成两座佛殿,两座僧舍,配建膳厅、凉亭,总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供奉三如来、观音、地藏王、文殊、普贤菩萨等神像。

7、伯公庙 竹塔村里的小古庙遍村林立,横山、楼下、东面自然村各有两间伯公庙,仙脚蹄伯公庙、埭埔伯公庙、拐尾公伯公庙、大埔尾伯公庙、咸水塘伯公庙、蔡妈塘伯公庙、臭塘顶伯公庙等。另外竹塔主村有王公庙、哪吒(罗车)庙。

8、其它庙宇 王氏先祖还建了土地公庙(位于边)、罗车公(即哪吒)公庙、五谷王公庙;另建了马爷(马仁)庙已倾圮。

(三)其他

魏太祖母墓 位于云霄仙人峰东南半径山,即在漳江下游南面江滨竹塔村附近。魏太祖母,名玉钰,陈政之母。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魏氏奉旨率长、次子陈敷、陈敏领军来援(敷、敏及两孙子均病殁于途中),进屯梁岳下火田。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魏氏病逝后葬于半径山。墓左有陈元光将军庐墓处遗址,并立有神道碑石刻。

魏太夫人神道碑刻 在东厦镇竹塔村往东1公里江畔附近立一石碑,楷书题刻“有唐开国元勋夫人陈太祖母魏氏神道”。碑高2.7米、宽1.06米、厚0.24米,碑额雕双龙图案。此碑系陈元光祖母魏氏的墓道碑,据考为明代重立。该碑刻于1992年被云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后在石碑对面山上建有一座“魏妈纪念堂”。(竹塔村塔北自然村王进水供稿,15260045161)

仙人山 在漳江下游南畔之上,其峰海拔575米。峰之东南为竹塔龙泉岩,有一座仙人亭,相传此为寻仙迹、修真处。东南坡有半径山,志载山上有唐陈元光寻真处,并写有《半径寻真》诗。亭近处山上有石棋盘,传为仙人弈棋处。坡下石壁上有仙人足迹、古岩画。东北坡横山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峰之南偏西为仙峰岩,并有七贤堂(石屏书院),为南宋古迹。由西南往东北依次为和尚墓、龟蛇迎宾、隔尘关、佛寺、七贤祠等胜景。寺后北150米有石峒曰“虎祠堂”,洞内有9口天然石鼎,覆叠状。峒里宽10多平方米。庙前南120米处有“十八峒”,峒里分18峒屋,计宽80多平方米、峰之西北坡为白塔龙湫岩,坐南向北,依陡峭山崖和岩峒建岩寺殿堂、厢房。于此俯瞰漳江,舟楫似划动杯中,故有“眼中杯渡”诗意。

石碑 竹塔马爷前海边刻有清朝漳州府立的“院口宪断”的石碑,据说此石碑是海界决断。横山自然村后东南角,有明朝古建筑,龙盘楼、梳妆楼、望海楼遗址3处。东面自然村古城东有一条经岭头通往列屿方向的路边,有一块刻有“往东京……”字样的石头。

王氏祖墓 位于竹塔“网埔”前的乡道东北侧。第四世祖墓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此也是南明政权的明永历九年)。迨清道光十八年重修,墓牌镌“明四世祖王公墓”。

朱氏古墓 竹塔主村脊尾脚有一个朱氏灰谷宋墓

二、习俗与传说

(一)习 俗

竹塔村吴、王、廖姓等祠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期间,有结灯花的习俗,凡新婚或生男孩家庭要到祠堂内结村花,备鸡、酒祭祖,祭拜开漳圣王,祭拜后每户出一人聚在祠堂共餐,此习俗称“吃王酒”。

1973年竹塔村中央建一座土木结构的大戏台,2006年重新修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大戏台,戏台对面还建有帝君公、圣王公等诸神明观戏用的王棚,每年农历的正、四、五、八、九和十一月村里都要演大戏,请帝君公、圣王公、王妈等神明到王棚观戏,供村民们朝拜。特别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初九观戏时,凡村里有新婚或去年生男丁的村民都要备牲醴酒等祭品到王棚来拜王。广场都是水泥地板,白天作为竹塔村民副食品交易市场。

竹塔廖氏习俗,新中国成立前正月十五日举办吃王酒,后改为正月初十鉴王(王爹王妈),但没有“走王”习俗;每年十一月十一日是夫人妈(王女陈怀玉)诞辰日,请戏班演戏娱神两天。

(二)传 说

在东厦公社竹塔大队横山地方的仙人亭麓,现在还矗立着只剩下4片壁的一座古楼遗址。这座古楼就是曾经在民间颇为流传的龙盘楼。谈起龙盘楼的历史,谁也抑制不住满腔愤懑,痛恨起这座古楼的主人——当时竹塔的大豪绅廖龙盘。

廖龙盘怎样起家

明万历年间,廖龙盘生长于横山。相传他有8个兄弟,房强丁旺。廖龙盘生性狡黠、凶狠蛮横、贪婪无度,小时就怀有野心,意欲称霸横山。

旧社会流传一句俗语:“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险草不肥”。廖龙盘的起家正应这个“逻辑”。起初,他不过是村里一恶少,由于有心“霸业”,就搞找风水、斩龙夺火、镇塘造势,乃至物色江湖好汉、勾结文士官僚……

有一次,他到峛屿村玩耍,偶然瞥见一个满面胡子的彪形大汉,衣着烂污,双眼贼溜溜地闪闪发光直盯住店里的饭菜出神。廖察其形骸举止与众不同,视其为好汉,随即上前打躬作揖招呼备至,当下请了他一顿酒菜,吃喝攀谈之下,龙盘获悉此人名唤胡海,广东汀海人,素在海上打劫为生,此番因被官兵追赶逃窜到此,目下囊空如洗,没有路费可以回家。龙盘有意勾结,便请他住在家里,殷勤招待,临别时又赠他银两,这个海盗感激得五体投地,便同龙盘结为异姓兄弟。

隔了一年,胡海在海上抢到100瓮鱼鲑、一船载黄麻,想起了昔日龙盘厚待赠金之恩,便把这些东西统统运来送给龙盘。事后,龙盘发现在每一瓮鱼鲑里都藏有好多白银,喜不自胜,嘱咐家人不得外传。这一笔横财便成为龙盘进一步“成家致富”的资本。兼并霸占无恶不作,龙盘得了这一笔横财如虎添翼,就进一步广置田园、扩张土地、发展其恶势力。

首先,他凭着偌大的财势把弟兄们的财产一一兼并了,从而以封建地霸惯用的伎俩通过催租、放债、收重利等方式,强占了横山村绝大部分的土地、房屋、园林,恣意残酷地剥削乡亲。那时横山村后面有一片良田,稻禾长得绿油油的,多少善良勤劳的农民世代在那里耕作。龙盘想把它霸占,就派人在山上的水沆处筑成水陂,操纵水权,迫使农民向他借水借债听命于他。乡亲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就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冒雨上山,把水陂挖掉一个缺口,引水下山。事后龙盘究问,农民们慑于淫威不敢实告,骗说因当夜雷雨交加,陂被雷电轰崩。后来大家就称此陂为“雷公陂”,世代相传,至今遗址尚存。

豢养白尚书

龙盘已经发展到“一方富豪”的地步了,感到十分必要豢养一些文人学士,将来好替他走官场,维护其权益,为此他煞费苦心。一夜,廖梦见一条青龙自室外张牙舞爪飞腾而进,盘旋于大厅圆柱之上。醒来时,他猜断为贵人光临的的吉兆,于是立即吩咐家人天天到路上去等贵人。恰有西林村穷书生白照堂,因访友路过横山避雨亭下,被其家人撞见,不由分说把他拥入廖家。廖见白生一身青布长衣,正应青龙梦卦,喜出望外。这时“良缘岂可错过,贵人不可怠慢”,当下白被廖吹捧招待得简直如醉如痴,终于盛情难却,白被款留于廖家从事教习。因廖有心豢养,天天酒肉相待礼让有加,只是不让他回去。

好容易过了3年,白照堂不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天天惦念着久别的家乡妻小,暗地里流泪。廖明知就里却装痴作傻地问道:“为何愁眉苦脸,莫非廖某亏待于你?”白以实对之。廖随即装做很抱歉的样子即席应诺:“既然为此,那么就回去一趟吧”,同时送了他几两银子 作为几年来在廖家教习的谢礼。白照堂接过这些银子,心里着实不舒服,觉得教了几年书得到这么一点点,只是回家心切,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回得家来,找了半天,还辨不出自己那片残破的老家。只见旧屋原址新建起一座华丽高大楼房,朱门虚掩,依稀瞥见自己的妻子在里面做针黹。白照堂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少带有几分畏缩地问起妻子关于事情的究竟,才知道3年来廖龙盘对他的家庭照顾备至,并为他建了这座楼房,还置了相当的业产,如今管叫衣食无忧了。从此,白更加感激廖龙盘知遇之恩,视为挚交。后来白“上京赴试”,连科报捷,官拜兵部尚书,势震朝班。廖的精心豢养,果不枉费一场。

筑楼称霸

廖龙盘的老虎架越筑越高了。财更多、势更大。他纳金千两捐了个“京监”的头衔以壮气焰;自立旗号“镇南第一”。凡大小文武官员从他那里经过的,都要下马下轿,县太爷也少不得经常来巴结巴结他。凭着这如天的权势,他霸占了横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土地,任意剥削敲诈,无法无天地统治压迫人民。

为了镇压农民的反抗,确保廖家生命财产的安全,他灵机一动生起了造楼的主意。他要使这座楼成为火烧不毁、水淹不倒、枪砲不入的坚城;又要使它成为穷奢极慾、泄淫猥亵的乐宫;还要使它成为称霸一方、发号施令的堡垒。因此,他经过精心的擘划和设计,花了18年的工夫把大楼建成,世称龙盘楼。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此楼高六七丈,有数层,房数十间,包括一座姑娘楼。墙宽3尺多,概用糯米汤和甘蔗汁拌白壳灰夯筑而成。楼外又筑2道围墙以为外护。距楼3丈的地方,另建一座望海楼。大楼、姑娘楼、望海楼之间又筑围墙构成通道。还绕楼修了一道水城(即水沟),并从楼后山涧水沆处修了一道暗沟,直通大门及楼上各个窗门的上端,以备火攻。迄今暗沟虽然湮没了,但大门和窗门的水洞依然存在。

这座楼的工程这样浩大,廖龙盘强征民工民夫从事艰苦的建筑。在那漫长的岁月里,民工们只吃些糯米汤过活,累死病死的不计其数。为了灭口确保其暗设水源的机密,修筑那道暗沟的100多名泥水匠还一个一个地被他残忍地用药酒毒杀,只有一个幸免,远走他乡。

望海楼建成,廖随即派爪牙日夜登临守望,凡从望海楼极目俯及的田地、园林、海滩几乎全是他的,连当时号称“官产”的仙锋岩也被占为其母的坟地;从望海楼眼下经过的船只都要受他的盘查。依仗这些特权,那些爪牙们公然抢劫妇女、掳人勒赎,无恶不作。

当时有一个寡妇带着一个五代单丁的小孩子回到娘家做客,这个孩子到港边玩耍,看见一只螃蟹爬上岸来,小孩子不懂事、也不晓得这边规矩,就把它抓在手里,不幸被龙盘的狗腿窥见,把他抓进廖府去,正待处死,他的母亲慌忙赶到跪地求饶,龙盘非但不赦,而且对妇人摆出三个极端荒谬、苛刻的条件:第一条把小孩杀了、第2条要保小孩性命应以母命抵偿,如果第一、第2两条都使不得,第三就要妇人当众裸体绕楼走一周。妇人迫于无奈只好当场自杀,那个小孩子最后也难逃毒手。其罪恶如此!

驼背千金

大楼深闺娇养着一位千金小姐,她就是廖龙盘的独一无双爱女——艳娇。可惜她的外貌跟她的芳名很不相称,生来驼背、歪咀……集天下丑陋之大成。这个小姐脾气很坏,稍有不如意,对左右侍婢就来个鞭笞毒打。她越是难看,越是喜欢打扮,特别喜欢穿新衣裳。为了让心爱的女儿穿上合适的新衣裳,龙盘不知费了多少心血,请了多少著名裁工。由于女儿貌丑不好外扬,不能出面让裁工实地量体裁衣,裁工们只好胡裁瞎制,结果当然没有一件能合廖小姐的心意。只有一个裁缝,从察言观色中摸到一些线索,给她做了一件前襟短后襟长的新衣,穿起来十分合适,看来这个裁缝建立了奇功了,谁知却因此丧了命。原来小姐怕此人泄露了她的庐山真面目,贻误终身大事,故此命人把他杀了。可想而知,为了这位驼背的闺阁千金,有多少能工巧匠枉死了!

初夜权

廖龙盘恣意作恶越来越荒唐。他建成了姑娘楼竟定下这样的恶例:凡新娘子从他楼前大路经过的,必须被请上姑娘楼,让家里的人观看,尽情地挪揄、嘲弄,稍有姿色的,龙盘索性地把她留下来过夜,这种野蛮的“初夜权”,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为骇人听闻!

龙盘这种兽行对自己的亲戚也不肯轻易放过。有一次,漳浦杜浔邱给事的公子、龙盘的表弟邱蒙舍未婚妻的娘家至杜浔的道路,正巧必经龙盘楼;又因婚期已迫,特来向龙盘说情,要求免去“初夜权”。龙盘嘻笑着说:“自己的表弟妇正好呀,让自家人先看一看。”邱蒙舍得不到龙盘点头,怀恨在心,就想出一个办法准备跟他顶一顶。他扮成新娘子,坐在花轿里悲悲切切哭过竹塔横山。花轿照例被挟入廖家。蒙舍不慌不忙,等到龙盘这里的女眷们都到齐,就揭开轿门撩起裙子裸露下体,赤条条地站在大厅上放声大呼:“娘儿们看个仔细吧!”这突而其来的一着,羞得那些婆娘们掩面失色,几乎逃不回绣房。邱蒙舍只是呵呵大笑,龙盘却气得胡须倒竖,但碍于邱给事面上,也就莫奈何他这个表弟了,真讨了一场没趣。

恶贯满盈 楼破身亡

廖龙盘恶贯满盈的日子终于到了

在廖的野蛮、残酷的统治压迫下,人人自危,都感到随时有杀身之祸。难道宁愿眼睁睁地坐以待毙吗?人们愤怒至极,反抗复仇的火焰象火山一样向上猛冲!于是房连房、宗连宗、村连村,竹塔和附近的蠔潭、白衣等18乡被压迫的农民在反廖的旗帜下集合起来,准备有朝一日向廖发动总清算!

廖姓宗族内部也发生了矛盾。首先那些曾经吃过廖龙盘的亏并被他吞占过产业的廖氏亲族,有的逐渐不能再容忍于龙盘,但也没法摆脱他的控制,只好纷纷投到反廖的队伍中来。同时,地方官厅不断收到的关于对廖龙盘一切暴行的控诉状,案积如山。显然,公愤难平!

这时,白尚书在朝为官,虽然长期偏袒于廖,至此情况,对廖的事也鞭长莫及。原先廖有什么风吹草动,本皆由邱给事就近关照。但由于“初夜权”一事,邱给事也动起肝火,对廖采取不管态度。际此,一支农民自发斗争队伍终于一呼百应地迅速组成,终于在一天鸣锣聚众,向龙盘楼发动了总攻击。

大楼是这样的坚固,加上龙盘早有准备——楼中粮食足供3年,因此久攻不下。大伙好生烦闷。那个早年参加修水沟伺机出逃而幸免一死的泥水匠,听到进攻龙盘楼消息,欢喜得连蹦带跳赶回故乡,向大家揭开秘密,并亲自找出水沆把涵洞堵塞。大楼里虽然还有一口井,毕竟泉沆有限,不数日即告枯涸。于是,楼外加紧火攻,楼内一片慌乱,廖龙盘眼见大势已去,一时兽性勃发,把全家老小一个一个地推入井里,最后自己将头探出窗外察看情势,猝被民众用长杆镰刀勾掉了脑袋,一命呜呼。这个浑身沾满了腥血的恶魔,终于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可耻结局。

相传,白尚书闻讯后,曾经为他请来圣旨解围,但圣旨到时,坚楼已破、廖身已亡,白为此不胜伤感。后竟发狠妄奏:“廖龙盘年年纳京银千两,现不幸身殉于民变,该税银应由十八乡民众充缴。”自此,十八乡人民又呻吟于重税盘剥之下,有的不得不远避他乡,游离颠沛。 (摘自《政协文史资料》)

按民间的传说,廖龙盘的外甥邱蒙(漳浦杜潯村)与其舅父的来往很密切,而流传于民间的许多关于邱蒙的故事能否从其处探询些有价值的史料,也有待探询查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云霄县潮剧团根据有关资料编成潮剧《火烧龙盘楼》。

据民国36年版《云霄县志·丛谈》云:明初竹塔横山有一位名医、儒士廖泗阳,声誉远播闽粤。三、人 物

清朝时期,竹塔村出一个王贯的府官和很多秀才、贡生,如铁秀才、水秀才、汰高秀、普国秀等等,贡生吴从龙、吴碧山等。新中国成立后,竹塔村更是人才辈出,如今有10位正副科级干部、9位副处级以上(含部队中校级)干部、16位教授级高级职称,并有8位博士、6位硕士。

吴怀仁,民国时期博士,在重庆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1946年迁台湾,1995年逝世。

吴德露(1908年10月~1997年9月),中央政治大学毕业,博士、教授,曾任云霄县第一中学校长,晋江县、政和县、沙县政府县长,1948年迁台湾,1997年9月逝世。

王才炉,1919年出生,1949年4月入伍,志愿军二十四军二一四团战士,1953年4月13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吴家盛(1923~1984年),曾任台湾台北市交通局长督察员

吴怀德,已逝,任云霄县参议员

吴伟民,已逝,任云霄县参议员

王春来,南京警官学校毕业。1948年迁台湾,在台湾高雄市警察局任职

吴仲奋(1932年12月~2012年7月),张家口军委通讯工程学院毕业,高级工程师,河南省政协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河南省侨联第二、三、四届侨联委员

李银钦(1935~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漳州龙溪师范原校长、漳州师范学院院长兼中共漳州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吴平和(1954年9月~2006年10月),厦门市企业调查队队长(副厅级)

吴文威,1953年出生,大学毕业,台湾省空军某团团长(已退役)

吴元俊,1955出生,大学毕业,台湾省陆军某旅上校军官(已退役)

吴勇敢,1960年5月出生,福师大毕业,任漳州电视广播社社长兼漳州电视报总编

吴晓峰,1963年10月出生,贵州大学毕业,任漳州师范学院组织部部长

吴成德,1970年8月出生,福师大毕业,新加坡教育部部门主任

吴火枚,县竹塔水产养殖场工作,1957年省委、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省劳动模范

吴国辉,1973年10月出生,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任中共罗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竹塔村吴清万 吴志军供稿)

第一调研组组长:吴宏畴;组员:高 健、王云清、汤毓贤

第二调研组组长:李林国;组员:汤鸿斌、谢鹏志

  • 责任编辑:漳州频道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