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有“大爱” 访漳州消防支队施艺伟家庭

zz.fjsen.com  2016-03-17 11:19:54  陈惠华 陈锦鹏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连续奋战56小时 涉险开铲车运送灭火剂

4月6日晚上20时到7日凌晨0点,短短4个小时,施艺伟接打电话220来次。平均每一分钟,他都在通话。这些通话,除了向上级报告现场火情,有一大半是调拨泡沫液、灭火剂。

事发当晚,漳州境内可调拨的泡沫液,只有80来吨。这一重要的灭火物资,需要大批外援!而一旦供应不济,前方险情将失控升级,前方官兵将危在旦夕。

施艺伟临危受命,肩负起现场灭火物质调拨任务。他将现场情况,快速向省消防总队、公安部消防局汇报。当晚至7日凌晨,省内紧急调来600余吨桶装泡沫液驰援漳州,公安部则从山东、广东、江西、江苏等地,及时调拨1600多吨泡沫液,跨省增援。而为了将这些救命物质快速运输到位,施艺伟配合相关部门,连夜协调31集团军、空管部门,紧急调用专机、运输车队,搭建空地一体战备物质运输通道,确保泡沫液快速到位。事后证明,这一重要物资的有力保障,为前方控制火情、发起总攻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方鏖战正急,官兵辛苦备尝。施艺伟带领物资保障团队,肩扛、手推,涉水、摸黑,将数百斤的桶装泡沫液,送到战车前。看着战士又累又乏,施艺伟从厂区找来一部铲车,接力运送泡沫液。

铲车带来了便利,危险却时时发生。为了将泡沫液快速送到,施艺伟开铲车走近道。为了对抗高温和热辐射,施艺伟招呼战士,用冷水把全身浇湿,再穿上隔热服上阵。但是即便是这样,铲车开过,还是遇上了两三次爆炸,冲击波差点把铲车推倒。施艺伟也时时被浓烟和烈火包围,险象环生。

4月9日凌晨2点57分,大火被彻底扑灭。至此,奋战了56小时的千名消防官兵,开始整装归队。但施艺伟仍然没有撤离。现场需对罐中残夜,就行工艺排险。此时,施艺伟再次重装带队,先后5次登高查看残夜分布情况,而后进入核心事故区,提取残夜。整整3个小时,他被高温、烟雾、毒气和热辐射包围,事后,一度出现皮肤过敏、咽喉肿痛和头晕恶心。但他一直坚守现场,未曾离开。

“最希望全家人能经常围在一起”

一年365天,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施艺伟陪伴妻子与孩子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很少很少,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要妻子李薇一个人来扛。作为丈夫的施艺伟心里充满了满满的愧疚。

“没事,我可以的!这是我们的家,我愿意替他担起来。我愿意给他一个无所顾虑的后方。”李薇面对着丈夫那“常常不着家”的工作,她表现出了支持、理解的态度,并用自己柔弱的肩头扛起一个家。结婚12年以来,李薇和丈夫有将近10年时间两地分居。生活中的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买菜烧饭接孩子,烧好饭以后再小心翼翼地打电话问丈夫:“吃饭了吗?天气凉了要多加衣服......”

近年,施艺伟的岳父得了肠癌,岳母得了轻度的癫痫,家庭的担子更沉重了。李薇却始终如一地坚持着,独自抚育刚刚上二年级的孩子,照顾呵护孩子之余,还尽心尽力对年迈的公婆加倍照顾。“每次感到累的时候,只要听听丈夫的声音,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李薇在这重重重压下挺过了12年,她为丈夫施艺伟担起了一个家,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地工作。

12年了,她渐渐地习惯了丈夫种种的回答———“我忙”、“你自己去吧”、“没时间”、“我得走了”,可是她却明白、支持、理解丈夫。照顾好孩子、看护好父母、替丈夫尽责,就是李薇的生活。对生活的最大奢望是什么?李薇一脸期待地说:“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共进晚餐……”

采访感言:消防员,有着伟大而嘹亮的名字,有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蕴着安宁与幸福的象征。为了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多少人舍小家而顾大家,多少人为此而默默奉献着。在和谐安乐的社会里,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人们说,做消防员难,做消防员的妻子更难。施艺伟夫妻二人共同用亲情、爱情的力量解决了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艰辛,用“大爱”诠释了军人的完美婚姻,共同谱写了一曲普通消防员家庭平凡而光荣的赞歌。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家庭 漳州消防 施艺伟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