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角美埔尾村:古村风雨历千年 宋明遗韵今犹存

zz.fjsen.com  2016-08-23 09:38:53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古宗祠群落

­明代宗祠众多 ­建筑古香古色 ­  

埔尾村中央位置,保留着明代祠堂群落,古香古色,蔚为大观,其中一处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漳州村级实属罕见。

­  埔尾村的村民在宗祠内娱乐

  

  “端本堂” 

­   台湾前政要林洋港祖祠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氏家庙“端本堂”,始建于元末明初,虽经历代重修,但仍保存明清建筑风格。

­  端本堂为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堂前有祭埕,埕上现存古旗杆碣二座,埕前有泮池,池前小山麓有白石开基祖墓,总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祠堂至今保存有古青石雕制抱鼓一对、阴刻“孝悌”、“忠信”石门匾等石构件和楹联数对,均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中一副楹联为:“掌握文衡参知政事,配享先哲纪载名臣。”另一副为:“西河衍派忠孝遗风家声远;白石府第书礼淑世传四方。”埔尾林氏老祖宗重视儒教文化可见一斑。1998年10月7日,居南投县鱼池乡宗裔、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林洋港首次带团共24人,到埔尾端本堂拜谒祖先,宣读了祭文《林洋港先生祭石壁林氏祭文》,还敬献“祖泽宏远”大匾,成为当年两岸交流的一大盛事。

­  在祠堂内,一块白色大石头与皇帝御赐的“恩荣”石雕一样被视为宝物,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村民叫它“菊花石”,据传系广东民众有感埔尾人林魁为官清廉正气,为民办许多实事而赠送林魁奇石作为纪念。奇石上粗下细,高56厘米,最粗处直径54厘米,为六棱尖端半透明的石英,集束向外放射舒展成22朵栩栩如生的白菊花,因号“菊花石”。

­  端本堂左侧,有一座宋代家教私塾,为白石陈员外创办。至今保留这样的古私塾遗址,在漳州实属罕见。私塾为平房,分内外两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保有明代戴圭(人称野桥先生)书刻“长风馆”石匾,匾高0.5米,宽1.01米。埔尾十七世林魁曾撰昭穆:“伯仲和为贵,文章世泽长,维宏子有德,济美永繁昌。”1998年,台湾林洋港续编新昭穆:“嘉猷隆哲嗣,伟业焕荣光,治平开泰远,寰宇庆安康。”

­  端本堂右后方一条小巷,有尊雕制于明代的“狮子”石雕,古朴、精美、庄严,保护完好。

­  埔尾村的村民在古厝前“话仙”

­  白石林先生祠

­  进士林魁故居保存至今

­  白石林先生祠,据传为进士林魁故居,位于端本堂右前侧,始建于明代,2001年重建,坐南向北,悬山顶砖木结构,前庭中院后堂、单进三开间,占地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祀明进士广东参政白石先生林魁坐像。近代漳州理学名家王履亨撰龛联曰:“杭疏不令君过举,返田不使民受亏,假想犹闻辞严义正;进则文章焕鸿猷,退则著述扶名教,允矣勿替俎豆千秋。”前墙内壁嵌明昆山玉岩周广(明进士、刑部侍郎)赠林魁诗和明嘉靖丙戌(1526年)布政使南海陈锡访林魁《话旧联句》(陈并书)的石刻。

­  据地方史料记载,林魁(公元1476~1544年),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社(埔尾村)人。林魁幼年家贫,然聪慧好学。明弘治十五年,27岁的林魁登进士第,历官户部主事、郎中,后任江苏镇江知府、山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云南兵备道、广东参政等官职,为官清廉,颇有政声。致仕回乡后,参与编纂嘉靖《龙溪县志》,著作有《白石稿》、《归田录》等传世。

­  而白石潭头林氏南平世泽祠位于埔尾村西南隅潭头社,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为二进三开间,前进倒塌,近年重修,如今金碧辉煌。宗祠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存“南平世泽”匾一个、古石柱和柱联三对。有石刻楹联三对,分别是:“系出南平祖德宗功宜俎豆,恩承北阙兄先弟后尽簪缨”“日迈月征永念所生无忝,秋霜春雨常思用亨维馨”“保禄位守祭祀此大夫心孝也,制田里睦宗族有君子之风焉”。可见此地文风浓郁。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漳州 角美 埔尾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