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岸话盛世“农”墨重彩谱华章——历届农博会·花博会成果综述

zz.fjsen.com  2018-11-18 18:09:32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万众瞩目的第十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二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今日在漳州隆重开幕。海内外宾朋再度携手相聚东南花都,共话花语、共襄盛举、共谋发展。

这场始于1999年的盛典,如今已走过二十载春秋。

二十年砥砺开拓,展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仅由区域性的花事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突出对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农业经贸盛会,极大提升了漳州乃至福建的知名度,更见证了海峡两岸合作共赢的诸多精彩历程。

二十年承续前行,阡陌纵横的农田早已华丽转身成为占地逾万亩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漳州对外开放、现代农业的新地标,更成为远近驰名的梦幻花都。

历届农博会·花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每年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尽享节日般的狂欢,更助推了两岸经贸发展取得累累硕果,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产业升级,特色发展。20年来,漳州实现了从最初引进台湾农业品种、技术,向资金、良种、设备、技术等“一揽子”引进的转变,从销售传统农产品向“贩卖”优技术、新概念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了地方特色产业布局,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特色农业、绿色发展。

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全市花卉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8000多亩增加到2017年的31.3万亩,销售额从2.6亿元增加到64.3亿元,出口额从173.5万美元增加到6700万美元,各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水仙花、兰花等八大类特色系列产品远销欧盟、荷兰、日本、中东、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栽花卉出口基地,并形成以花博园为中心、沿324国道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

食品工业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食品工业规模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2015年超1200亿元;2016年提升至1500亿元后,规模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全市食品工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73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29.4%,成为全市各产业之首。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在花博会系列活动“中国蘑菇节”的带动下发展迅猛,2017年全市食用菌总产值逾100亿元,为漳州赢得了“中国菇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等闪亮的“城市名片”。

在博览会的带动下,借助两岸农产业集聚优势,漳州还逐步打造出沿海水产养殖合作区、平原蔬菜食用菌种植合作区、内陆山区麻竹茶叶种植合作区等特色产业发展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全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在衡量农业发展的13项指标中,漳州有12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两岸深融,互利共赢。作为全国最早冠名“海峡两岸”的展会之一,农博会·花博会秉承“花开两岸、合作双赢”的办会宗旨,在过去的十九届展会中共吸引了2300多家台湾企业组团参展考察,9000多位台湾嘉宾及客商参展参会进行经贸洽谈和文化交流,在深化两岸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发挥出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

漳台合作纵深发展。随着花博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市先后设立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首个“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成功吸引27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投资兴业,并累计培训漳台学员2199名。特别是设立在花博园里的漳州兰花(洋兰)培育中心,聚集了世华兰园、镇宇生物科技、泰吉农业、富圣科技、钜宝兰园等10多家台资花卉企业合作发展,建立起约20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年产4000多万株蝴蝶兰,成为两岸新优兰花引进、种植、培育的重要基地。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通过引进创办台资农业项目,我市从台湾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市场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优良品种,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漳州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8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100多种,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8000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900多项。截至2017年,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194个,合同台资19.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66亿美元,农业项目利用台资位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

——品牌凸显,辐射带动。自1999年成功承办首届花博会,二十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拓展办会思路,提升办会水平,使展会新意迭出、规格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效应不断增强。2004年,第六届花博会由前五届的省政府主办升格为国台办、国家林业局参与主办;2005年,第七届花博会新增农业合作洽谈会,将产业合作拓展到整个农业领域,并于2009年拓展提升为“海峡农博会”。随着办会规模、档次和实效的提升,展会先后被评选为“改革开放以来30个最受关注展会”“中国十大政府主导型展会”“新世纪十年中国品牌展会大奖”“全国十佳品牌展会”,被业界誉为南方最大的农业盛会。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十九届展会累计吸引1.7万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企业3300多家),展出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8.9万多种;有5500多家采购商赴会洽谈采购,签订购销订单超270亿元,实际履约率超过80%;签订投资项目412亿美元,实际到资率超过75%;有来自54个国家、台港澳地区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6万位嘉宾参会(其中台湾嘉宾12000多人),展会参观人数超过870万人次。

规模化运作提升产业水平、集约化经营完善营销体系、品牌化发展打造行业名片、多样化消费引导全民意识……在博览会的辐射带动下,交通、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并消化、吸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产增收。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6元,比增8.9%。特别是借助花博平台,让“生态+”与旅游发生融合蝶变,将充满海滨风情的渔村、承载悠久历史底蕴的古厝、独具闽南特色的茶乡等打造成为海内外游客争相一睹的“漳州味”特色品牌,开启赏奇花异卉、品生态美食、感受漳州风韵的魅力之旅,也让高颜值、高素质的“花样漳州”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20年栉风沐雨,20年春华秋实,20年里农博会·花博会不断提升、完善,成为漳州又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也助力漳州先后斩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等多块“金字”招牌,入围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本报记者蔡柳楠通讯员张葭

  • 责任编辑:叶同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