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沥阳村:革命老区村的精准脱贫路

zz.fjsen.com  2019-05-22 09:22:43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精准扶贫:确定“谁来扶”

从集中发力到联动作战

锁定了“扶持谁”,摸准了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怎样才能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呢? 靖城镇党委书记林福泉认为,“谁来扶”是关键。

林福泉介绍说,围绕贫困对象实际情况,县、镇、村精心制定“一户一策”,并联动多部门集中发力,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年度脱贫攻坚计划和督察制度,并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同时,靖城镇积极鼓励产业能人、企业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通过村里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建立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等,结对帮助贫困户增长技术知识、拓宽增收渠道,并以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为扶持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县工信局还联合南靖电力公司帮助农户在田间增设变压器,以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群众作业;挂钩县领导则协调有关部门,连续两年向贫困户赠送有机肥。

走进如今的沥阳村,一座座现代化大棚里无公害蔬果娇嫩欲滴、长势喜人,田间农户们正忙碌采摘。“树上挂满果,树下与企业合作放养的土鸡也快出栏啦,预计到时能多收入好几千呢!”村民余龙金边忙碌边开心地告诉记者,“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原本年收入不足千元、在贫困底层苦苦挣扎的他,于2016年底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要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靖城镇镇长吴少军告诉我们,“谁来扶”的名单里有政府、有企业、有产业能人、有各种融资机构,更需要也更离不开的,就是村民自己。“没有人比他们更热切希望能够脱贫致富,通过政府牵线各方联动,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我造血’的能动性,靠勤劳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这样的扶贫才是最有效也最持久的。”吴少军说。

精准脱贫:创新“怎么扶”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扶贫脱贫,如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沥阳村从致贫原因入手,一改扶贫常见的“大水漫灌”模式,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精准滴灌”方略,通过教育培训、项目资金、帮扶措施、跟踪管理“四个到村到户”,努力实现户户有产业项目、人人有发展门径的精准扶贫目标。

扶贫先扶智。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沥阳村着力开展“雨露计划”,从全村贫困户中挑选有劳动能力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对象进行蔬菜种植管理等项目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靖城镇积极投入资金,改善贫困区域薄弱的教育办学条件,让贫困“断了根”。

脱贫先脱穷。“脱穷”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资金问题。2016年,镇、村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扶贫对象贴息贷款,共有5户贫困户各贷款2万元;2018年,针对18户贫困对象,每户还发放扶持资金3000元。

脱穷不仅是脱离生活条件穷、生产资金穷,还要改变产业项目穷。沥阳村坚持“种植业调结构、基础设施促提升、民生保障提水平”的扶贫思路,加快全村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富民产业。

采访中,村民余瑞杉为记者列出了这样一张“清单”:

家里原来的土坯房总是漏雨掉土,村里不仅通过“有其屋”工程给钱帮着重建了新房,还送来了大米、油和生活用品;儿子因车祸致瘫痪,妻子高血压,他自己也腰疼数年之久,家里医药负担太重,镇里通过“扶贫宝”,让他和家人有机会享受到重大疾病保险的利好;年纪大了、务工收入有限,难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于是村里又通过产业帮扶、金融信贷等方式,帮助他解决温饱、实现自力更生。

“渴了给水、饿了给饭,不仅‘给’,还教会我们‘打水做饭’,我家的每一个困难政府都帮着落实解决了,这样的扶贫,扶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与余瑞杉一样受益于扶贫成效的贫困户还有很多。2016年至2018年间,借助旧村复垦举措,沥阳村成功完成一期工程16.46亩复垦,增加村财金额达200余万元,帮助村民致富的同时,成功摘下了“贫困村” 的帽子。扶贫,让这里的穷乡变富壤,让小山村变成了结满扶贫硕果的花园。⊙本报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陈智琛

  • 责任编辑:林永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