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展乡村振兴争先创优树标杆行动
zz.fjsen.com 2019-05-23 08:38:2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南靖山城坑尾村村容整洁,美丽大方。(资料图片) 初夏的漳州,草木葱茏。一片片现代化蔬果大棚生机盎然,一座座独具风韵的农家别墅焕发新颜,一个个美如画卷的秀丽村寨游人如织…… 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市着力开展特色现代农业“六百工程”,大力发展“三朵花、三泡茶、四珍菌、六条鱼、十大果”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乡村振兴,漳州已然在路上。 为充分发挥绿水青山优势,走出一条能让乡村留住“形”、守住“魂”、吸引“人”的特色发展之路,今年来漳州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瞄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一核心,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争先创优树标杆行动”,聚焦“精准”和“实效”,着力打牢“产业振兴”基础,抓住“人才振兴”关键,铸牢“文化振兴”灵魂,优化“生态振兴”支撑,加强“组织振兴”保障,弹好漳州乡村振兴的“五重奏”,奋力打造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漳州样板”、乡村振兴的漳州标杆。 锵音鼓舞,蓬勃奋发,一幅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正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徐徐展开。 从产业兴到人才旺 乡村综合生产力持续提升 采完最后一茬春茶,华安县仙都镇岭埔村的茶农并没闲着,锄草、施肥、修剪,为来年丰产做准备。 “我栽了5亩茶,一年卖鲜叶就能挣3万多元。”茶农林阿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村里推广智能化生态种植后,不仅茶园的机械化程度普遍提升,茶叶质量和年产量也水涨船高,村民的收入更是翻倍增长。“越来越多人盖起新楼房,买了小轿车,日子啊是一天比一天好。”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为了打牢产业振兴这个基础,我市以发展高质量优特产业为导向,夯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这个根基,用好“科技驱动、品牌驱动、融合驱动、改革驱动、开放驱动”等动力,把落脚点放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上,实现“小农户”与“壮产业”的有机衔接。 2018年,全市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漳州九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195亿元,其中8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特色村一批批涌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整市域创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等“金字招牌”纷至沓来。 此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和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全覆盖,并积极鼓励乡贤人士、企业家等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台农业产业对接,鼓励台商、台农引进推广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引导漳台农业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台商、台企密集地区还将突出乡村旅游、精致农业等方面交流合作。 从特色产业“春色满园”到优秀人才“抱团振兴”,漳州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乡村综合生产力持续提升。“今年,我们还将着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和农业绿色发展四大行动,力争11个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新增产值达200亿元以上、总产值2400亿元以上,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市委乡村振兴办负责人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