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林银椿用铜尺测量首饰,告诫晚辈要诚信经营 林永清 摄 一把铜尺衡量店家良知 从清末至今,百年来,这家老店铺靠的不单是独特的手艺,更多是薄利和诚信的经营。 在继承父亲林谦忠的店铺后,林银椿老人一直秉承“穷人也买得起的首饰”的理念,这让店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以致后来,便有了“白领都知老鳯祥,街坊只知金鳯祥”的说法。 店铺里头,那把用于测量金银首饰加工的铜尺是他们诚信经营的最好见证。这把铜尺正是林银椿让自己的儿子手工制作而成,虽然生满了铜锈,但是表面的刻度依旧清晰。 早时加工首饰利润较低,也缺乏市场监督管理,如果在铜尺上稍做下手脚,便无人知晓,又可获利。但对于林银椿来说,一寸金就是一寸金、一寸银就是一寸银,在他眼里,这把铜尺在衡量金银的同时,也衡量着他们的良知。他说,只有诚实守信,货真价实才能得到顾客们的信任,这样店铺才能长久经营下去。 如果有从金鳯祥买过金首饰,便能注意到上面打有“足赤”字印和“西”字的牌号,这表示他们对该首饰的负责。为何要如此?因为早期金饰品纯度也只是有九成七或九成八,后来个别商人贪图厚利,有的减至九成六,有的甚至只有九成三。各店的金饰品纯度不一致,普通老百姓很难辨别成色优劣,此时金店的诚信经营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解放后,因为各种原因,林银椿老人关了店铺,之后到钟表修理厂工作。可是他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份执念,到了1980年金鳯祥终于重新开业了,凭借着多年的口碑和诚信的经营,他们再次得到了好评。 如今,这家百年老店已经传承到第四代,他们将依旧从良心出发,以诚信的经营做好百年品牌。(本网记者 林永清 文/图 实习生 邱珊雅 朱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