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脱贫奔小康 老区苏区不掉队

zz.fjsen.com  2020-05-20 09:25:18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曾是地质灾害点的龙海程溪东马村完成了整村搬迁,新村整齐划一的楼房在夕阳照耀下熠熠生辉。本报记者 陈逸帆 摄

核心提示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的审议时,对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他指出: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年来,漳州牢记总书记嘱托,从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老区苏区倾斜支持。截至目前,全市老区苏区64328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个贫困村、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老区苏区同步脱贫摘帽。

胡杜龙手捧刚刚收获的青椒乐开了花 沈启寒 摄

产业扶贫 蔬菜大棚撑起小康梦

这几天,可把诏安四都镇石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杜龙忙坏了,老房子翻新对于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户来说可是件大事。“我还给家里买了一套新家具,里外都要新嘛。”看着粉刷一新的外墙,大汗淋漓的胡杜龙笑开了花。而在2016年,胡杜龙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四年的时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神奇”的扶贫大棚有关。

母亲年迈行动不便,妻子身患残疾,两个孩子尚在求学,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胡杜龙被生活的艰辛压弯了腰。了解到胡杜龙的家庭情况,2016年,石溪村党支部为他申请了帮扶补助政策。单靠“输血”还不够,要脱贫得“造血”,石溪村党支部积极引导胡杜龙因地制宜种植大棚蔬菜。

揣着政府贴息贷款的2万元,胡杜龙内心很忐忑,没技术、没经验,大棚蔬菜怎么种,可把他急坏了。思前想后,胡杜龙壮着胆子向石溪村党支部寻求帮助。“村干部帮我请来了农技站人员,教我种植技术和大棚的管理方法,这下我心里就有底了。”有了信心的胡杜龙不懂就问,边学边干,大棚产量渐渐有了起色,每月能多收入六七百元。2018年和2019年,尝到“甜头”的胡杜龙又在石溪村党支部的帮助下,申请了4000元的产业扶贫发展资金,扩大了大棚种植面积,还搭起了一间30平方米的铁皮房,便于管理大棚。收成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丰,胡杜龙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愁坏了胡杜龙,收成的蔬菜没销路,会不会因此返贫。愁眉不展的胡杜龙敲开了石溪村党支部的办公室大门,了解到胡杜龙的“心事”,村干部联系了四都镇的果蔬生产合作社,胡杜龙种植的大棚青椒又大又好,合作社二话不说便答应收购,滞销的蔬菜转眼就卖出去了,胡杜龙又笑开了花。

“青椒采收完成,下一步我准备接茬种长豆。”闲不住的胡杜龙想出了下一步的种植计划。靠着扶贫大棚,今年以来,胡杜龙创收超2万元,小日子越来越红火。⊙沈启寒 施洁亭

罗怀清正在厨房张罗中餐 郭扬 摄

住房扶贫 新厝里的好日子刚要开始

“中午加菜多弄条鱼,给小女儿补补身体。”5月18日中午,云霄狮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怀清正忙着张罗午餐,迎接妻女收工归家。

厨房里,新置办的灶台、炊具擦拭得一尘不染,这般洁净明亮遍及罗家的每个角落。

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款式流行的新家具、生活便利的好位置,这些是罗怀清对家的所有想象,而在去年底,只在他脑海里出现的安居图景照进了现实。

时针倒拨,因峰头水库建设需要,狮山村移民落户云霄经济开发区。彼时,由于缺少耕地,加之周边工业不发达,不愿困守穷山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罗怀清便是其中一位。他有自己的盘算:在晋江务工存够积蓄后,再带着妻女回家安居创业。

然而,这个美好的计划却在2009年落空。因罹患帕金森,罗怀清失去劳动能力,巨额的住院费用和每月的药费支出,加之三个女儿的读书费用,让罗怀清一家入不敷出,他们也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生活了几年。

近年来,云霄聚力脱贫攻坚,从“安居”二字着眼,累计投入4.2亿元,通过推进特困户的房屋修缮、农村贫困无房户、单人户和因病因残户安居工程等工作,完成扶贫搬迁6900人,建成19个集中安置区。

乘着政策东风,地少人稠、房屋老旧的狮山村着手规划造福工程安置新区,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随着交通的便利、企业的落户,一跃成为投资热土。

“村里发展不比以前了,咱回家就有希望!”村党支部书记罗金水赶赴晋江,为罗怀清带来家乡发展的好消息。

2018年底,狮山造福工程建成投用,63间现代化新屋整齐排列,畅通笔直的村道条条相通,一出村就有农贸市场、学校,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政府的扶持下,罗怀清利用造福工程、农村无房户的补贴装修了新家,在新厝里过上了新生活。

“政府不仅帮着建新房,还解决了我们的工作、药费和孩子学费问题。”每每回望自己的脱贫之路,罗怀清话语里充满感恩。

如今,家门口的移民创业园竣工在即,又给罗怀清一家带来了新盼头。他说,新园区建成后,周边的商铺就更多了,人气也会越来越旺,大家都盘算着做点小生意,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郭扬 方政鑫

贫困户在医保窗口咨询有关事宜(资料图片)

健康扶贫 医疗费用保险来兜底

“快过年那会,我儿子摔断了腿,当时需要十几万医药费,可家里哪来那么多钱啊!”家住平和县国强乡岩坑村的曾全林感叹道。曾全林是2016年国强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曾全林在2017年成功脱贫。但是,今年1月的一场意外让这个刚有起色的家庭再次蒙上一层阴霾。

消息很快被镇、村干部得知,他们立即帮助曾全林整理、提交材料,通过政府为其购买的医疗保险报销治疗费用。5月11日一大早,几位镇、村干部再次来到曾全林家中,给曾全林又带来一个好消息。“村里把你后续的两万多元医疗费用报销材料送过来,镇里就着手帮忙理赔了,手续都给你办好了,昨天保险公司跟我们反馈说,钱已经打到你的卡里了。”“有,收到了。”“收到多少钱?”“两万六千九百元。”

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常常成为贫困户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2018年以来,平和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购买医疗费兜底保障综合保险,确保贫困户病有所医,给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加道“保险”。“除了快20万的治疗费用全部报销以外,我儿子住院的80多天,政府还给我每天补助100元的务工补贴,极大减轻了我们的生活负担。”曾全林说,现在他儿子身体恢复得很好,可以借助拐杖支撑下地走路,他也安心外出务工。历经4个月,这个刚刚脱贫的家庭终于渡过难关,灿烂的笑容在曾全林脸上重现。

和曾全林一样,今年,平和县17个乡镇(场、区)10543名贫困户都享受到政府统一购买的医疗费兜底保障综合保险。自2018年以来,平和县利用“养鸡生蛋”工程收益金,每年投入近40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保险。在保险期间内,贫困人口罹患疾病的住院医疗费用,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保险公司将按照100%比例负责补偿,同时,还会支付住院津贴保险金。这一金融保险扶贫举措有效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会因遭受人身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致贫返贫,切实有效巩固脱贫成果。⊙赖伟玲

  黄元泉(左一)正在帮助村民检查火龙果长势 庄伟杰 摄

挂钩帮扶 精准把脉方可对症施策

初见黄元泉时,他刚从挂钩村回到办公室,将新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理、归档。

这位南靖县书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扶贫办负责人,2016年3月投身到该镇脱贫攻坚工作中,先期带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共标识出贫困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40人,弄清所有贫困户、贫困村的分布、状况及致贫原因。

缺乏劳力和技能,一直是很多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田中村的李彩莲一家就是其中的典型。

李彩莲因病需要长期服药,女儿在家照顾两个小孩,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女婿张文晖学历低,又无一技之长,只能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基本生活,一家5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破旧房子里。

“住房和就业问题是病根所在,解决了就有脱贫致富的希望。”经过多次入户调查,黄元泉将李彩莲列入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申请1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造新房;组织张文晖参加茶种植、制茶专业技能培训,扶持其新建8亩新品种茶叶基地;帮助李彩莲及其女儿就近就业。

如今,李彩莲一家实现茶叶种植面积20亩,年产干茶2000余斤,年总收入超过7万元,顺利达到脱贫标准。

“我们要发动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帮扶过程中黄元泉发现,帮扶关键在于“扶”而不是“帮”。

在文峰村,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格外引人注目。“别小看这些板子,它们不仅汇聚能量,还托起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村支书张承基兴奋地说。

考虑到文峰村外出人口较多,黄元泉研判认为,如果发展农业种植,劳动力将成为瓶颈,采用稳定、细水长流扶贫方式更为适合。

为推动光伏项目落地,黄元泉一方面与村民交流谈心,转变大家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向有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如今,文峰村三座光伏发电站已建成投用,年可创村财收入超10万元。

通过“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模式,黄元泉挂钩帮扶的几个村成功实现精准脱贫。“扶贫工作千丝万缕,还需要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千方百计把产业发展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黄元泉如是说。 ⊙庄伟杰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