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九三学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助力漳州高质量发展

zz.fjsen.com  2021-01-12 09:35:4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1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城镇化率从20%提到到2019年的60%,中心城市人口已由原来的20多万人拓展至100多万人,建成区由原来的芗城区拓展至龙文区、高新区及台商投资区,且龙海市、长泰县即将纳入中心城市的范围,漳州已经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外延式扩张”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更新的“内涵集约式”发展模式。

为此,在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九三学社漳州市委员会提出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助力漳州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持续将城市更新改造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中心城区开展了城中村整体搬迁、老旧小区改造,历史街区有机更新,背街小巷综台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大大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获得感。但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一差距,同时一些城市空间功能品质与现代化建设还不适应,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时城市韧性不足的问题凸显。

为了更好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城市更新行动,助力漳州高质量发展,九三学社漳州市委员会建议: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制定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注重人居环境优化及历史文脉传承,推进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品质的协调发展,由资平衡式再开发转向环境友好型城市更新。结台“十四五”规划加快编制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中长期规划及近期更新计划,采用市区联动的方式,明确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实施策略及工作机制,系统评估交通市政基础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协调城市更新与土地收储、城中村改造等其他存量用地开发模式的关系,形成城市更新“一张蓝图”,结合中心城区年度城建项目的安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项目清单,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和发展共享。

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抓手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建议全面梳理城市建成区中与现代化城市功能不相适应的片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逐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有效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比如城市北部漳州老火车站及周边地区(约10平方公里用地)可作为城市功能更新的重点区域,通过理顺用地权属、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举措植入城市新功能、提升环境质量,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力及辐射带动力。

以传承历史文化为目标塑造城市景观新风貌。建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修复山水城传统格局,对于中心城区目前存在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和风貌集中区,在开展更新保护过程中,应加强现状调研与评估工作,涉及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鼓励在保护的基础上严格在保护规划或专题研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建筑设计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和建筑布局,加强新建高层建筑管控,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复苏空间,鼓励实施主体参与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修缮、整治和活化利用,塑造既有间南特色又具时代特征的城市风貌。

以城市生态修复为载体构建田园城市新样板。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以建设具有山水田园城市气质的富美新漳州为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统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布局,控制中心城区建设密度,以精细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逐步替代原有城市粗放型发展时期遗留的城市功能空间“碎片化”的突出问题,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宜居环境,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增加主城区与台商区、高新区之间乃至未来与龙海、长泰之间的交通联系,并以此为纽带形成组团间的绿廊,在优化城市各组团布局的同时严格控制组团间九龙江等山水格局,保护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水体等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田园城市。

  • 责任编辑:马伊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