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治水用上“黑科技”

zz.fjsen.com  2021-04-21 18:25:0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漳州市干部群众治理河湖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漳州市开展物业化管理服务,治水、治城、治产一体推进,通过战略层面抓统筹、环节治理全贯通等举措,开启了系统化治理河湖的新征程。

用大数据系统治水

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地处龙津溪、马洋溪、九龙江北溪三水交汇处。镇区依江而建,辖区内有多个饮用水源取水口,对水环境的整治和保护都承担着重要责任,难度也大。

“下洲渠只有短短270米,但它与漳州水源地——九龙江北溪紧密相连,重要性不言而喻。”郭坑镇镇长许艺军以下洲渠为例,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如何杜绝“工作效率低、监管方式单一”等问题,将河长制的大网织得更细更密。

“我们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联手水世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物业托管服务。通过这支专业人才队伍,我们在河道里密集设置监控、水下机器人等设施,对进水口、出水口等重要位置进行严密监控。一旦水质变差,就可通过设备溯源:哪个时间段出现污染物,污染因子指标高低等。”许艺军告诉记者,仅下洲一个点,他们就安排了5名人员进行巡查排查、取水检测。

同时,镇政府还联合物管公司,到企业调查。“不能总在末端治水,要进入沿岸企业‘心脏’调查清楚。将企业生产流程、每天产生的污水量和成分、治污设备和工艺方法等,都做成详细的台账。”许艺军告诉记者,专业技术人才进入企业,只要查看治水药剂清单和使用情况,以及污水处理排泥量的多少,基本就可以判断企业污水处理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水下机器人监测到污染因子数据超标,再匹配沿岸企业的生产数据,就容易查出污染来源。另外,技术人员提前介入,掌握企业的活动规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可迅速处理。”负责物管服务的企业主陈俊杰表示,多数企业都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只要设备正常运营,就能达标排放。

杜绝养殖污染转移

工业污染堵住了,农业污染源也不容忽视。

郭坑镇共有鱼棚虾棚1500多亩。在治水过程中,当地政府发现虾棚池塘底泥,是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养虾过程中,鱼粪和饲料沉到池底,发黑发臭。十亩的虾棚大约每年会产生数百立方米底泥。”养殖户李振旺告诉记者,每隔两年,他就要把池塘的水抽干,清理底泥。

以往,一些养殖户处理底泥的方法是直排到河里。“这会给河道带来很大的污染,氨氮、总磷等污染指标较高,分解速度慢。”许艺军介绍,镇政府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也会安排物管企业免费帮养殖户清除底泥,并引导养殖户投放微生物菌剂,让池塘更健康。

“我们将底泥抽入生态环保滤水袋里,把水滤干后,再运到发酵干化池进行发酵。污泥里复配添加一些其他有机废弃物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就是很好的肥料。”陈俊杰说,对于物管企业来说,处理底泥虽然是个“赔本买卖”,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靠一项措施单打独斗显然做不到“系统治水”。

从长远看,如何保持河流长清?“我们聘请当地村民担任巡查人员。他们爱家乡,有热情,也待得住。公司科研部门则设在厦门总部,依托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和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根据郭坑当地数据进行远程指导,例如投什么菌、放多少量等。如果有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总部会派人下来指导。”陈俊杰介绍。

对于郭坑镇来说,常年治理河道得出的大数据是个宝藏。“污染在河里,根子在岸上。通过系统治水,我们对河流的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可以做到‘一河一档’和‘一河一策’。”许艺军表示,唯有通过不间断系统运营,才能管好河道,提高河道自我修复能力。(黄丹丹)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