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芗剧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交流
zz.fjsen.com 2023-06-27 19:04: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芗剧,又可称为歌仔戏,为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属于闽南语系戏剧。芗剧以闽南歌仔(锦歌)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多种戏曲特点综合形成,2005年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芗剧是在台湾歌仔戏和闽南改良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明清时期,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将闽南的锦歌(歌仔)、“车鼓弄”带入台湾,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逐渐形成歌仔戏。邵江海、林文祥等人则从锦歌吸收养分创作出杂碎调,并吸收高甲戏等曲调、融汇南曲南词等创新唱腔改良调,称为改良戏。由于这一戏种主要流行于龙溪芗江一带,之后便正式改称芗剧。目前横跨闽台两省并广泛传播于东南亚。在闽南,芗剧与歌仔戏名称虽不同,却属于同一剧种,实为同根同源。 芗剧最初多用歌仔戏的唱本,如《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吕蒙正》、《杂货记》为歌仔戏“四大柱”。新中国成立后,芗剧对传统剧目进行记录、整理,逐渐将幕表制改为剧本制,根据革命事迹、社会现实等创作、上演许多优秀新剧目,如《双剑春》、《垦荒记》,影响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芗剧以闽南方言为主要唱腔,融合七字调、哭调、杂念调、杂碎调和民歌小调形成独特戏曲。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而后不断扩展,增加了二胡、扬琴、笙、中阮等民族乐器,并引进西洋管弦乐,音乐日益丰富与多元。 芗剧角色吸收京剧的分行增加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在表演中,演员需要根据情形适当夸张动作,灵活运用各种指法、步法等身段表演程式与特殊技艺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 芗剧是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成,吸收了其他戏剧的营养与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具有知识教育与语种传承价值,蕴含着闽台人民的智慧与结晶,承载着闽台精神文化,是闽台人民的文化瑰宝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当前,因受众老龄化、出演频率下降、剧团运营困难等影响,芗剧面临边缘化的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对芗剧的重视与保护,这有利于人们传承历史、重视传统,促进优秀闽台文化与传统的发扬。 芗剧对于增强台湾同胞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与沟通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芗剧亦在东南亚流传广泛,是对台文化交流与联络海外侨胞的重要桥梁,发挥着其他剧种无可替代的作用。(卢楚铮)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