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服务车 需要你,又该如何留住你?

zz.fjsen.com  2024-01-16 08:31:49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省商务厅公布了首批福建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名单。漳州龙文荣昌社区生活圈、长泰人和社区生活圈、龙海古龙社区生活圈等三个社区入选。便民生活的概念在漳州已照进现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生,“圈”出的是便民、利民的新生活方式。

细化到生活中的小场景来说,鞋子轮胎破了有地方修补、孩子下课了有地方托管、出门上班能买到热腾腾的早餐等等,这些都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应有之义。

此前,商务部发言人在采访中表示,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话不说多。今天我们聚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的“小修小补”行当,以小见大,去看一看城市治理中的“绣花功夫”是否到位。

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生活中需要补个鞋子、改个裤长、配把钥匙,却不知道应该去哪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却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刚需”。

2008年,漳州市城管部门曾将首批100辆便民服务车赠送给修自行车、配钥匙、补鞋、修钟表的流动手工业者。16年过去了,他们是否还在原地?经营状况又如何呢?

车旧人老 一辈子只干这一行

“之前一直是用桌子摆摊,后来从城管部门领了这台车,用了十几年很多地方都坏了,要自己修理。”阙师傅的服务车看上去的确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车门是重新焊接过的,常年用来打磨钥匙的桌板上磨出了凹槽,“便民服务车”的字样被阳光晒得失去了原本的颜色。

老郑的摊位则是一张红色的木桌,当被问及当年领到的那辆服务车,他说,“轮子坏了好几次,没有再修了。”

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新,这些便民服务车和他们的主人却越来越“旧”。

“现在做这行的人平均年龄都60多岁了,以前附近有很多服务车,新浦路那边也是,见面大家都会打招呼,这几年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少了。”阙师傅说,他今年也已经70岁了。吴如燕也介绍说,“这个路口原来有5辆服务车,两个配钥匙的、两个修表的、一个修鞋的,大家有的年纪大了,有的生病了,也就不干了。”

“小修小补”的手艺往往是从老一辈的师傅那里学来的,服务者们多数都已年过半百,经常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下工作,许多人年事已高,很难再继续坚持下去,年轻一代中也少有愿意学习和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

陈平福的修表车就在老郑的隔壁,台面和玻璃罩都一尘不染,修表的工具被他收在车里,一上午也没拿出来过。年轻的时候他也做过师傅,收过徒弟,只是徒弟学到一半就放弃了,跑去收旧家电。“过来修表的人,也是中老年人居多。现在的年轻人也不爱戴这种手表了。”

消费习惯与观念不断改变,修补生意不似从前,车旧了、人老了,“小修小补”摊点逐渐难寻,但是人们真的不再需要他们了吗?

利润微薄 数十年仍坚守原地

在芗城区新华南路的工人文化宫公交站边上,阙永祥的配钥匙小摊从1998年起就已经摆在这里了。绿色的便民服务车上是一张木制的台面,台面上稀疏地挂着两排颜色和形状各异的钥匙,风吹来时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音。

没有生意的时候,阙师傅就在公交站后的大树下躲阴凉,生意一来,他便戴上老花镜,操作起机器,不消几分钟,一把钥匙就配好了。

阙师傅的摊位对面,炮仔街和新华南路的交界路口,老郑的配钥匙摊和陈平福的修表车在此“相伴”了20余年。每天早上九点半左右,他们会撑起遮阳伞,拿出工具,再烧上一壶热水,一边泡茶一边等待客人到来。

老郑的配钥匙摊是个“夫妻店”,和妻子吴如燕一起经营。虽然使用智能门锁的人越来越多,钥匙依然是“老派”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简单点的钥匙只要2元一把,复杂的也不超过5元,利润微薄。不过,老郑夫妻的手艺也在与时俱进,不仅能配传统的钥匙,还能装电子锁、开修保险柜、配遥控器,经营的业务多,生意也更好一点。

“像我们家里人多,孩子一把、老人一把,有时候钥匙掉了就要过来。他们手艺很好,配的钥匙尺寸刚刚好,从小到大我都是在这里配钥匙。”住在附近的市民很多都是老郑的老顾客。老郑夫妻没有读过书,今年50多岁,干这一行却已经40年了。他们只有这样一门手艺维持生活,许多年都在这里,没想过转行,也没想过换位置。他们说要是搬走了,担心这些老顾客就找不到自己了。

还愿再“修” 想换个新的工具车

芗城区大通北路上也有这样一辆便民服务车,车主叶细妹是附近闻名的修理能手。她的主营业务是补鞋,衣服、背包、雨伞等物品她都能修。

73岁的林爷爷是叶细妹的常客,这天他带了三本书法字帖来找她,说是家里小孙子练习的时候弄散了书页。叶细妹接过字帖,两本薄的用掌鞋的机器缝上了密实的线,一本厚的用一排细钉装订好。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东西坏了舍不得扔,总想着拿过来修一下还能继续用。这样的服务车很方便,急用的时候总能找过来修。”林爷爷说。叶细妹过去在鞋厂做工,练就了一门做鞋、修补的好手艺,她今年59岁,摊位在这里开了20多年,和她身后的树一样,成了居民眼里熟悉的风景。

“来我这修东西的,也不只有老人。”叶阿姨从服务车里拿出了一个银闪闪的链条挎包,“这个包的链条坏了,昨天一个女孩拿过来修的。”过来取包的是女孩的父亲,关心地问起叶阿姨最近生意如何,他说:“这个车在这里几十年了,城市里本来就应该有这些配套,这些确确实实是老百姓的需求。”

暮色将至,便民服务车的摊主们准备回家了。多年修表的生活让陈平福的视力日渐下降,服务车上没有灯,天一黑就看不清楚;叶细妹收起了头顶破旧的广告遮阳伞,念叨着也该换一把新的了;老郑夫妻把他们的桌子锁在了附近。

“要是有更新更漂亮的车就太好了!”“希望能有个有顶的车,就不会风一吹就跑咯。”“车要是能更结实一点就好了,这些工具太重了。”他们这样想着、说着。

明天、明年,他们还会在老地方出现吗?

回归的前提是“规范有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空间缺失、利润微薄、市场空间小,导致愿意从事“小修小补”的群体在减员。当然,这也是修补行当在大多城市普遍存在的情况。

修补服务日渐难寻,呼唤其回归生活的声音却从未停止。手艺人们修的是时光记忆,补的是城市温情。“小修补”中有“大民生”。这种微型业态如何在城市中安然存在,考验着地方的管理水平。

第一批便民服务车主要发放在芗城区,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小微业态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城市空间格局发展变化也很大。在采访中,芗城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便民服务车应该重新摸底梳理,系统化地考虑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形式。

让“小修小补”回归不仅是发辆车这么简单,真正实现“规范有序”,要靠城市管理理念的升级。下足了绣花功夫,才能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度。一方面满足市民合理的低频需求,另一方面是引导经营者规范摆摊。

城市越是发展,小业态越是需要有关部门的引导,方便其科学地嵌入城市布局,补齐配套短板,丰富商业形态,精准便民利民。当下,许多城市积极实践,从小处着眼,或搭建便民商业网点,或推出便民服务点电子地图,得到群众好评,值得借鉴。

如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侧边门处开辟了一块为“小修小补”打造的“专属用地”——“便民服务”市集,小摊小贩不“打游击”了,零散服务变为规范经营,一站式解决市民多种修补需求。

北京市中关村街道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明确了辖区内“小修小补”网点设立的标准并进行梳理统计,在手机端口推出“小修小补”网点分布表,还附上手艺人的电话号码,保证市民不扑空。

城市这么大,变化这么快,是时候好好考虑如何留住、做好“小修小补”业态了!(闽南日报记者 黄天航)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