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城人”融合 龙文打造“都市型产业社区”

zz.fjsen.com  2024-04-16 16:36:5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4月16日讯(通讯员 林聪华 张小惠)龙文区瞄准“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目标,加快以科技产业园、盈科智谷、裕廊、恒丽、科能为龙头的产业社区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力和标准化建设水平,致力打造经济效益高、产业业态好、就业容量大、层级水平高的“都市型产业社区”。

提早谋划 下好布局“先手棋”

连日来,位于蓝田经济开发区的盈科智谷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正紧盯时间节点,抢抓施工进度,力争今年9月竣工。作为蓝田经济开发区“五大园区”之一,盈科智谷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招商超七成。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良好的招商成效,源于长久以来的精心谋划及科学布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大会后,该区委托福建中咨规划设计研究集团有限公司,着手制定园区标准化建设提升专项实施方案,对整个园区现状进行梳理,优化规划布局、明确发展需求,着力塑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都市型产业社区。

龙文区秉持“早布局、优开发、快引进”原则,快速启动科技产业园等五大标准化产业园项目建设,致力打造智能终端产业社区。标准化产业园开发面积752亩,将建成近百万平方米工业空间,8个已供地项目平均容积率高达2.26。为避免同质化发展,龙文区对五大产业园进行精准定位。其中,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恒丽重点发展钟表产业和智能穿戴,科能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裕廊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链,盈科智谷重点发展闽台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

新园区步伐稳健,老园区也不遑多让。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龙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提速“工业上楼”,通过实施工业改扩建、收回闲置用地、腾笼换鸟、鼓励增资扩产等方式,推进企业总部项目和檀林片区“工改工”“工改商”改造提升,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提容提效。

招优引强 推动产业“链式发展”

今年3月,龙文区举办产业社区企业入驻签约仪式,全市首批8家企业正式入驻新落成的智能终端产业社区,成为全市产业社区建设的第一批受益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安装,产业社区近日再次传出好消息。首批入驻的鼎达智能终端生产项目率先投产,主要从事智能终端、智慧医疗和车载物联网等产品研发和生产,预计五年累计可实现产值58亿元,纳税1.82亿元。

这样的优质项目,在龙文并不鲜见。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社区“亩均效益”,龙文区严格项目准入标准,综合考量产业类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严把投资强度、产值、亩均税收等入园“门槛”,提升产业社区发展质量。截至目前,已签约入驻项目27个,意向入驻项目49个。

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为打造产业“链式发展”格局,科技产业园、盈科智谷、裕廊等产业社区依托龙文原有工业主导产业基础,引入新材料、大健康、精密电子、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建圈强链趋势。食品产业园引入小白、新麦、倍乐等企业,均以“黑灯工厂”为打造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实现“智改数转”。

产城融合 构建便捷“生活圈”

从“产业园区”迈向“产业社区”,需要更多地融入城市生活功能。龙文大力发展居住、商贸、教育、卫生、文体娱乐和景观绿化等配套,致力构建完善的“3+2+1”(“3”即吃、住、行,“2”即教育、医疗,“1”即文体娱乐)生活配套体系,打造形成15分钟“生活圈”,促进产业功能与生活功能融合发展。

5万平方米宝龙城市广场、24小时开放式街区“澳门街”、鹤鸣路及梧桥北路夜市一条街……在龙文,丰富的经济业态,便利的交通、住房环境,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错落分布的生态公园和文体配套,赋予产业园区满满的“烟火气”。

为更好赋能企业,促进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有机融合,龙文还采用“管委会+国企+社会力量”合作模式,在科技产业园首期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的工业邻里中心和4万平方米的商务服务配套,谋划引入邻里商业中心、产业社区食堂、生活快递驿站、文体活动中心等生活服务配套,大部分配套预计年底竣工。

未来,龙文将以“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完善15分钟和5分钟两个“生活圈”为抓手,致力打造空间开放、功能多元、社群突出、产业链聚焦,涵盖生产、科研、交流、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端载体。届时,在龙文,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城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方便快捷、宜居宜业的5-15分钟“生活圈”将日益照进现实。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