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zz.fjsen.com  2024-04-25 09:04:21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尺素传深情,两岸一家亲。30多年来,一封封家书往返于台湾与漳州,隔着海峡寄托相思。近日,来自芗城区天宝镇的常住大陆台胞李秀容向芗城区台湾同胞联谊会展示了她珍藏的数封两岸家书。展开一张张泛黄褶皱的纸页,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李秀容向大家娓娓道来,述说家书背后的家族故事。

过海创业

来自台湾的眼科世家

李秀容是芗城区天宝镇卫生院的一名退休眼科医生,祖籍台湾,1928年在漳州出生,父母均是台湾高雄人,曾在台湾行医,父亲负责外科,母亲专攻眼科。清末民初时,李秀容的父母听一位常到台湾打鱼的泉州渔民讲起福建没有眼科医生,来福建开诊所有前景,便来到漳州创业,在今芗城区延安南路开办“存仁眼科”诊所。

虽名为“眼科”,但实际上是个“全科诊所”。“我爸爸可厉害了,跌打损伤,头疼脑热都会治,还会接生孩子,以前没什么人会打吊瓶,我爸爸就会。”李秀容告诉记者,当年家中诊所生意红火,忙得要专门雇人做饭,自己也常帮父母打针抓药,打打下手。

“那时我在敬德女中(今漳州三中)读书,晚上我在桌子的一边做功课,妈妈就在另一边给人治眼睛,做作业之余我也跟着看,跟着学。”李秀容回忆道,她妈妈治好了很多近乎失明的人,她大哥19岁时,还专门去台湾学了当时最先进的眼科技术,回到漳州后能在糜烂流脓的眼睛上做手术,还能进行白内障等手术,让患者重见光明。

在家中浓厚的“眼科”氛围影响下,李秀容也爱上了眼科,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接过了眼科的“接力棒”。1953年,李秀容自立门户,来到天宝镇开设眼科诊所,沿用“存仁眼科”的招牌。1958年,李秀容的存仁眼科被并入公社医院沿革至今,成为天宝镇卫生院的眼科部门。李秀容的亲族中也有多人成为眼科医生,可谓名副其实的眼科世家。

鸿雁传书

诉说两岸血脉亲情

“秀容大姐您好,家庭平安吗?好久都没有互相联系,甚为想念。”

“据我所知,漳州亲族离开台湾已经有60年了,您也许是我们漳州的阿姨吧。”

“润别长年,我等天各一方,故里情深……年老手抖,难以执笔望风怀想,感慨悉如,但愿彼此保重,后会有期。”

……

春天的雨后还有一丝微凉,翻看着家中珍藏多年的信件,泛黄的纸片穿越历史风云,仍传递出温热的亲情,让李秀容和儿子陈建宁的心中暖意融融。

李秀容的父母在漳育有十个子女,唯有八弟杨迦得,在六个月大时被送养,十三岁时跟随养父母去往台湾,没想到这一别竟音信全无。直到1987年,杨迦得凭着儿时的记忆,想方设法与漳州的亲人取得联系。1988年,杨迦得经由香港回到大陆,在亲人的带领下来到天宝镇的李秀容家中。

少时一别,再见时,姐弟俩已是花甲之年,二人老泪纵横,畅叙别情。“八舅回来时,我们全家都很兴奋,妈妈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和八舅有说不完的话。”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建宁记忆犹新,“八舅在台北银行工作,给我们带了电子表,松下牌剃须刀当礼物。”

同年,李秀容在台湾的侄子康启聪也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她的住址,向她寄来一封信,介绍台湾家中的情况。这些经由香港等地辗转而来的信件,不仅来自李秀容在台湾的血亲,有的还来自在台湾的漳浦老乡。

原来,李秀容的丈夫陈朝开是漳浦县赤湖镇人,从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后,曾任当时国民政府军第八十师搜索连连长,在福州作战中与日军血战。李秀容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陈朝开曾去往台湾,她本打算前去与丈夫会合。临行前一天,丈夫正好从台湾回来,因为丈夫的一句“我没做过坏事,我们没必要走”,李秀容又留了下来。丈夫的那些去台湾的漳浦老乡,也从此成了他们一家的牵挂。“如果他晚一天回来,我可能就去台湾了,你们现在也看不到我喽。”李秀容笑道。

骨肉天亲

亲人没有解不开的结

“两岸不管隔了几代,始终都是一家人,我就是最好的证据。”李秀容说。

血浓于水,两岸的亲情无法阻隔。两岸恢复通邮以后,一封封家书便从台湾纷至沓来。李秀容的台湾亲人往往会在信中附上几张台湾家人的合影或老照片,每张照片的背面还会细心地标注上照片中每一个人的姓名、年龄和人物关系。每年春节,两边的亲人也会互通电话,遥送祝福。

“再过三年我就100岁啦,我的一些台湾的亲人已经不在了,虽然我年纪大,但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用子女操心,你看我的头发,从来没染过,还这么黑。”如今,李秀容虽已97岁高龄,但仍耳聪目明,精神健硕,每天上下五楼买菜做饭,拖地洗衣。她还是CCTV4的忠实观众,二十多年来最爱收看的就是《海峡两岸》节目,期期不落。

现在台湾的历史教育将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割裂,李秀容很痛心,她感叹道:“亲人之间,从来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前不久马英九率台湾青年来访,多次谈到两岸要追求和平,为振兴中华共同奋斗,我举双手赞成!”

“家书两行,读了热泪盈眶,当今两岸家书仍‘抵万金’。”芗城区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黄林苹表示,两岸家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多元的叙事和丰富的内涵,生动描述了两岸关系悲欢离合的历史图景,最能勾起同胞间的情感共鸣,是以情促融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下一步,芗城区台湾同胞联谊会将继续挖掘两岸家书等“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加强收集保护,活化运用,解悟其时代意义,讲好两岸故事,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闽南日报记者 肖颖婧)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