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艺复刻美好时光 用模型留存血脉亲情
zz.fjsen.com 2024-05-28 08:37:3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闽南人的心中,古厝承载了他们对于家的想念,也是大部分人心中最难忘的乡愁记忆。去年3月,《闽南日报》社会新闻版刊发题为《黄聪江:用微缩技艺守护乡愁》的报道,让“80后”小伙黄聪江与他的闽南古厝微缩模型走进大众视野,也让更多人唤醒对古厝的向往与追思。一年来,黄聪江在遍访闽南各地寻找创作灵感的同时,被众多的粉丝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近日,记者走进龙海区海澄镇黄聪江的工作室,对话这位人们口中的“回忆复刻师”。 慢功夫复刻“旧时光” “这是一座闽南古厝的微缩模型,它的原型已被当地列入文物保护名录。”23日上午9点半,黄聪江正在工作室内赶制模型的配件。据黄聪江介绍,这座微缩模型经历五个月的打磨与制作,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二,预计今年8月可以完工。 大到建筑结构,小到牌匾题字、字体、颜色,模型每一处细节都高度还原了真实场景,而古厝的石埕和壁照也正在制作中。这座面积约1平方米、比例1∶40的三开间两落双护厝结构的闽南古厝微缩模型,这是黄聪江复刻闽南古建筑以来接受到的最大挑战。 “单单是屋顶便整整用足了五万片‘瓦片’,从比例的测量、裁切、上色再到营造,足足耗费了两个月的时间。”黄聪江告诉记者,古厝模型最难攻克的一环便是屋顶,既要做到俯瞰排列有序,又要仰看错落有致。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每一块瓦片的尺寸一致和接缝处的误差控制,往往大于一毫米的失误都将影响屋顶的美观。 在微缩复刻古厝的同时,黄聪江还将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分享出来,不仅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还在网上偶遇客户远在外地的同宗族亲。在一次次地交流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慢慢地浮现在模型上。 “完美还原一件艺术品,关键要下足慢功夫。”在黄聪江看来,复刻不同于设计,它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在于细节上的精准再现和忠实还原。在复刻的过程中,重点是精确捕捉原始建筑的精髓,从材质、色彩、纹理到比例、尺寸和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考查和复制,以确保最终作品能够尽可能接近原作,传递出原作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微模型留存“血脉情” “人们怀旧,并不是因为当时生活的时代有多好,而是怀念那份独特的情感记忆和岁月痕迹。这些房子承载着童年的欢乐、家庭的温馨以及与亲友共度的美好时光。”提及为他人复刻古厝的初衷,黄聪江如是说。 去年6月,黄聪江接到厦门海沧谢氏一名宗亲代表的订单,要求复刻一座早已被拆除的古厝。客户向黄聪江透露,家族在此繁衍,也在此兴旺,而老宅是家族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家族美好回忆的“寄托物”。这座模型将被安置于新建的祖厝之中,目的在于让子孙后代知道祖辈们居住过的地方,并以此告诫他们不能忘本。 接下客户的委托后,黄聪江仔细研究客户提供的老照片和建筑图纸,发现数据不充分,他又前往实地,对周边还保留着的古厝进行研究,花了两个月的功夫,最终将老宅完整微缩复刻出来。 “太感谢你了,家族的叔伯兄弟们都激动坏了,没想到连细节都做得如此逼真。”黄聪江至今仍然保留着第一位客户发来的反馈信息。 “这是对我手艺的最大鼓舞。”在与顾客的交流中,黄聪江越发确信,微缩复刻古厝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份珍贵的记忆。” 黄聪江告诉记者,找他复原老房子的客户大部分年纪在40—50岁,他们往往是家族的中坚力量或是领军人物,对家族的承上启下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对于老宅的关注,并不是为了居住,而是希望寓物于情,赓续血脉亲情。 “闽南古厝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闽南人民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黄聪江说,古建筑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复刻古建筑之余,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微缩模型的形式,将闽南古建筑的精神底蕴表达出来,让情感得以延续,使文化得以传承。(闽南日报记者 许文彬)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