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解”撬动“大治理” 擘画侨区好“枫”景
zz.fjsen.com 2024-09-25 09:19:03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处理矛盾、化解纠纷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调解优先理念,积极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多元化解平台建设,结合侨区基层社会治理实际,通过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联排联调机制、推进共建共享等工作,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群众反映诉求,行政机关、辖区属地、基层群众多方共同参与问题处理,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精准、高效化解……如今,常山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新路径,以“小调解”撬动“大治理”,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常山样板”。 立足侨区特点,提高定纷止争精准度 常山开发区是全国第二、全省最大的华侨农场,自1953年来,先后安置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8000多人。 经过70余年的发展,常山开发区辖区内国道两侧的区域自然形成了侨民聚居区。基于片区特点,常山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将现辖15个管理区、社区、村划分为外片辖区、中内片辖区、内片辖区,细化综合网格68个,配备了36名网格员。 “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实际,针对性地完善各辖区调解室建制,才能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常山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沈望二说。在侨民聚居的外片辖区,开发区综治中心聘请归侨侨眷加入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熟悉辖区侨情、知法懂法的优势,助力涉侨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涉侨纠纷调解中时常会遇到跨国的问题。”常山法庭法官汤明智表示,如何为海内外侨胞侨眷提供优质服务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就在日前,远在菲律宾的常山开发区越南归侨侨眷黄某通过社区的“共享法庭”,在线完成了离婚调解协议的签署。“自己一直没时间回国,要不是法庭和社区及时进行线上调解,这忧心事不知要拖到何时。”黄某表示,如今她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聚焦融合创新,建设多元解纷“一站式”平台 一直以来,常山开发区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律专家和调解能手的引领作用,组建人民调解、劳动调解、行政调解、涉侨调解等4支专业调解队伍力量进驻区级综治中心,实行矛盾纠纷“兜底式”调解、“一站式”化解。 “所谓‘兜底’,即通过健全矛盾纠纷风险防范化解体系,整合行政机关、基层干部群众及有关专业力量,将一些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事件通过“一站式”化解,确保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顺利解决。”据沈望二介绍,开发区综治中心通过常驻、轮值及随叫随驻方式,与民政、消防、建设、教育等单位合作共建,同时聘请30余名品德好、懂法律、威望高的退休人员,管理区、社区、村调解主任, 老党员及老教师等为人民调解员,不断壮大队伍力量。 除此之外,常山开发区在“平安漳州e家”的总体框架下,通过数字化改造,将群众在村级综治中心窗口反映的诉求及时发送给所在片区的网格员,实现平台“派单”、网格“接单”。 网格员“接单”后将甄别群众诉求并联系有关部门寻求对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基层的小矛盾小纠纷,可联系人民调解专业队伍,对诉讼期内的待调解事件则要联系司法部门。今年来,全区共处理矛盾纠纷1178件,化解率达94%。其中,人民调解665件,司法调解417件,行政调解96件,累计成功化解1107件。 坚持高效协同,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生活中,邻里之间因琐事而导致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去年11月的一天,双山社区群众张某放养的牛破坏了邻居吴某的田地,两人发生口角并起了肢体冲突,造成吴某轻伤。事后张某认识到自身错误,积极赔偿并取得了吴某的谅解,事件经公安调查和检察院审查后作不起诉处理。 尽管如此,破损的邻里关系亟待修复,该如何通过调解让邻里之间的生活恢复和谐?考虑到张某伤害的主观故意不严重,今年4月22日,双山社区综治中心召集社区民警、网格员等齐聚调解室,为张某与吴某阐明法理、讲通情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帮助两个家庭重归于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推进以法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基石。为此,常山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主战场作用,将矛盾预防在前,消灭在早,为基层法治化治理注入“稳定剂”。 主动防矛盾。结合“宪法宣传周”“法治进社区”“法治大讲堂”等宣传活动,组建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加强“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品牌建设,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法律咨询服务,使法律走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聚力消矛盾。建立法庭、派出所、信访、管理区、村等联动单位参与的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形成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新局面。 引领新风尚。紧密结合“一标三实、实有人口访查”等行动,紧盯易受害特殊群体,加大反诈、消防、交通等法律法规知识宣讲,做实做细法治宣传活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区蔚然成风。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常山开发区以法治为钥,巧解治理“千千结”,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常山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手记 “枫桥经验”,常山学以致用 常山前后虽然只安置了8000多名归侨,但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家属亲人多达16万人。即使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小纠纷,若不及早发现、及时化解,也很有可能发酵成“国际新闻”。 化压力为动力,化责任为行动。常山立足侨区的独特基层社会实际,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从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探索管用实用的工作方法,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编织出社会治理的“同心圆”,展现了一幅“侨区”和谐安宁的美好生活图景。 关于定纷止争,常山也有了“好经验”。这不仅为常山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也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漳州实践贡献了常山力量。(记者 蔡楠楠 通讯员 黄志亮 张沁怀)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