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把“出走”的耕地找回来
zz.fjsen.com 2024-10-15 08:57:1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走进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柘林德成家庭农场,百亩辣椒种植基地里,红绿相间的辣椒挂满枝头,农场工人正抢抓农时采摘新鲜辣椒、挑选装筐,销往广东、武汉等地。 曾经撂荒地,今朝丰收田。德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仅第一季度,辣椒地每亩收成就达2000斤,创收60万元。 记者从漳州市自然资源局常山分局(下称“常山分局”)了解到,截至8月中旬,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完成耕地恢复验收300亩,整合撂荒地400亩,新平整土地300亩,至今年底,新增耕地净面积预计超2000亩。 多管齐下 开启复耕路 让“荒田”回归“粮田”并非易事。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差……复耕路上,难题频出。 “只有严守耕地红线,把更多‘出走’的耕地找回来,严格管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才能把手里的‘饭碗’端得更牢、装得更满。”常山分局负责人张伟明说。 为此,他们千方百计地开出“良方”—— 充分运用GIS技术,筛选全区耕地恢复潜力地块,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建立耕地恢复后备资源数据库,并制作“一张图”下发至各管理区、社区、村。与此同时,借助数据库,常山分局选取条件好的地块开展“清桉还耕”行动,仅今年就恢复观阳村、白竹村、柘林管理区、东升管理区50亩以上连片耕地,让“小田”变“大田”。 “针对耕地碎片化问题,我们鼓励基层推行土地流转新模式。”常山分局耕保股工作人员吴菲说,通过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统一发包转租、成立村民合作社、出台激励政策等方式,统一推动耕地恢复工作,以激发村民复耕意愿。 据了解,在保护农户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农户与承包经营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恢复期限,实现“流转+整治+耕种”全流程管理。 同时,常山社区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常山社区书记黄志斌介绍说,确定土地发包时间和底价后,会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在社区公示栏公示并统一公开发包。之后,以拍卖形式流转,价高者竞得。流转合同签订全程介入并录像为证。 “流转土地有平整土地和不平整土地两种。我们村两委干部会主动介入洽谈价格,各类补贴也可直接给到承包户。”黄志斌说。 据了解,今年常山社区、梧园管理区、柘林管理区盘活300余亩荒地统一流转发包,收取租金30余万元。 突出特色 托起“金饭碗” 如何破解旅游景区中有耕地的难题?记者跟随常山分局工作人员,在下云管理区乌山湾金灿灿的玉米田里找到了答案。 据乌山湾土地协管员张长援介绍,过去,乌山湾地块是乌山湾旅游开发公司与村民的承包地,由于地块处于城镇开发边界外,造成供而未用的情况。下云管理区组织施工队伍统一平整起垄,乌山湾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后续的耕种养护和研学活动开发。 “我们与周边的中小学校合作,利用每年寒暑假开展5~6次研学活动。孩子们采摘玉米、胡萝卜、青菜等农作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能学习耕地保护知识,寓教于乐。”张长援说。 当下,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借助乌山旅游开发机遇,依托乌山旅游大道沿线的青山绿水,种植玉米、油茶等粮油作物,打造“网红打卡点”与农耕市集,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梧园管理区番薯种植基地,一片白色外皮的番薯引人注目。 “这是白皮板栗红薯,它是地瓜界的‘天花板’,口感软糯,品种特别。我们园区实行乡贤入股、分红制度,一亩地能收成5000斤,价值超万元。”土地协管员吴宜山说。 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形成了常山社区水稻种植基地、东升管理区玉米种植基地、柘林管理区辣椒种植基地等,盘活土地1000余亩,其中,新恢复耕地300亩。(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通讯员 章巧灵 薛港城)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