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巡境即将再现 漳州开发区积极筹备“送王船”活动
zz.fjsen.com 2024-10-25 17:02:1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10月25日讯(通讯员 林洁 陈靖 文/图)近日,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传习点之一的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保泉宫内,造王船的工匠们正精雕细琢,认真专注地为王船安装船舱支架,“王船”已初具雏形。今年“王船”将于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正式出港。 据介绍,“送王船”一般每3年举办一次,石坑社区保泉宫则是每逢丑、辰、未、戌年举行。此次建造的“王船”船身长9米,宽2.3米,船舱深1.5米,是真材实料精工细作的特制木船,船舱雕刻细腻犀利,船身上吉祥彩绘,整个建造相当慎重严谨,三名造船师傅需花费一个月左右才能建造完成,是历届活动以来最大的一艘。 “我们从农历八月底开始筹备‘送王船’工作,‘王船’制造需要经过‘安龙骨’‘龙骨支架拓展’‘安装船肋骨’‘安龙眼’‘王船油漆彩绘’等步骤,目前进行到‘安装船肋骨’环节,大概农历十月初能完成‘王船’制造。”漳州开发区石坑保泉宫民俗文化传习中心会长陈元辉介绍道。 “送王船”又称“烧王船、王船祭”,活动分为“请王”、“造王船”“王船游境”和“烧王船”四个部分,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于17世纪至20世纪流传于闽南、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华人聚居地,一般由当地的民间宫庙牵头,组织周边渔民和船民参与仪式活动的筹备和实施。300多年来,石坑社区民众将“送王船”习俗传承保护至今,它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已在2020年12月17日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背后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是闽南先辈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一种崇高理念,也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海外侨胞情感的纽带。 “申遗成功后,保泉宫的‘送王船’活动更具规模、更有活力,近年来有40余座宫庙来和我们交流互动。今年农历十月二十四‘王船’要出巡游境,恰逢中马联合申报四周年,马来西亚的客人届时也会前来交流。”陈元辉说道。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