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算好“减碳”账 兴业银行创新双碳管理数字化服务

zz.fjsen.com  2025-02-19 15:45:00    来源:兴业银行漳州分行   我来说两句

屋外是零下30℃的严寒,房间里却温暖如春。为保障居民在寒潮天气期间的暖气供应,哈尔滨市某热电公司技术人员实时监控着供热管网数据,确保供热系统平稳运行。

对于热电公司而言,供热的同时,还要算好“节能降碳”这本账。作为大型保供企业,上述热电公司被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单,需按时清缴配额、完成碳市场履约。

“我们在兴业银行开立碳账户,银行依托碳排放数据为我们提供金融服务,完成碳配额采购。”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碳账户作为社会主体碳足迹、碳排放权边界以及减碳贡献的记录账户,是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早在2023年,兴业银行上线企业级“碳大脑”——双碳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客户开通碳账户,通过深度整合环保理念、先进技术、创新机制和政策引导,针对各碳金融服务场景的共性需求实现系统性创新,实现对碳排放、碳减排、碳资产等碳数据的精准监测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已构建1.68万户企业碳账户,协助企业算好“减碳”账。

依托“碳大脑” 拓展碳金融

依托双碳管理平台的企业碳账户体系,兴业银行在哈尔滨推出首个基于双碳管理平台设计的CEA(碳排放配额)履约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同时,针对全国各地客户多样化的碳资产管理需求,推出碳金融服务方案,深度考察企业碳减排、碳资产持有、碳表现情况等各方面指标,为企业履约提供融资便利。

在青海,行走在整洁的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内,绿色发展的成果随处可见,该园区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产业格局,先后被评为全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国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为助推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兴业银行在园区内落地青海省首笔“碳减排、危废处理双挂钩”碳账户项下绿色贷款,专项用于2500t/d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大修渣综合利用优化升级项目,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碳减排量和危废处理量指标挂钩,激励企业低碳环保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此外,依托双碳管理平台,兴业银行在黑龙江落地东北区域首笔“碳排放双控挂钩”贷款、在福建用碳账户体系盘活某钢铁制品企业“绿色资产”……助力企业生产经营绿色转型,赋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兴业银行通过双碳管理平台场景,落地碳减排挂钩贷款超158亿元,有效满足企业碳资产管理需求。

服务“综合化” 争做好管家

双碳管理平台碳账户数据同样为碳减排咨询管理等综合服务提供了良好量化标准。兴业银行充分发挥研究和专业优势,成立双碳专业服务专班,组建碳咨询专项小组,依托双碳管理平台多元化功能为企业客户提供双碳专业服务。

在乐山,兴业银行与某全国碳市场控排企业签订碳金融综合服务协议,聚焦控排企业履约管理、配额试算与交易、碳排放数据管理等环节,着力释放企业集团化工、发电、光伏、污水等各业务领域的综合降碳潜力,为企业提供碳配额及CCER融资服务、撮合交易等综合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碳资产科学管理,推动企业碳资产保值增值。

在武汉,兴业银行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中碳登)合作开发推出“中碳-兴业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现货抵质押价格指数”,汇总分析双碳管理平台用户碳账户数据,跟踪反映碳排放配额价值水平及变化趋势,并落地全国首笔用于参考该指数购买碳配额的贷款,助力企业把握碳价波动窗口机会,实现碳资产价值最大化。

依托双碳管理平台记录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数据信息,兴业银行还能为客户提供碳盘查、碳咨询、降碳方案、ESG咨询等一揽子非金融服务。2024年,兴业银行为东华能源、普瑞时代等多家上市公司提供ESG咨询与路演服务,以及基于企业碳账户的碳管理服务方案,以“融资+融智”综合服务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追踪“碳足迹” 同行绿色路

作为国内碳金融领域先行者,兴业银行坚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依托双碳管理平台进一步传播绿色低碳理念,积极引导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个人用户方面,用户在双碳管理平台开立个人碳账户,可实现生活行为碳排放的量化与记录,提升用户对自身碳足迹关注度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参与碳减排和碳交易的机会,激励个人客户将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在全国和地方碳市场建设方面,兴业银行应用平台碳账户的碳数据核算功能,一方面聚焦碳交易基础金融服务、碳金融产品创新等,持续完善“双碳”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对接全国碳市场重点控排企业,协助完成第三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助力控排企业低碳转型。

在自身绿色运营方面,兴业银行持续加强运营碳监控平台建设,通过识别重点碳排放环节,引导各级机构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精准服务自身绿色运营与碳管理体系能力建设,有序开展自身碳减排工作。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