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十粒鲍鱼苗,六粒来自东山

zz.fjsen.com  2025-04-17 07:23:29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春耕始,万物生,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而此时的东山岛,1600多家鲍鱼养殖场已迎来出苗的丰收季。

东山县陈城镇旺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忙着起苗。翡翠色、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附满了育苗砖,工人们手持特制刀具,迅速地将附着在育苗砖上的鲍鱼苗剥离。时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外地客商前来看苗,老板黄华聪耐心细致地介绍着。厂门口,货车早早等候在此,准备第一时间将鲍鱼苗运往连江。

东山县是全国最大的鲍鱼育苗基地和重要的鲍鱼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鲍鱼种苗之乡”,2024年全县共有陆上鲍鱼苗养殖场1600多家,鲍鱼苗年产量60亿粒、产值超15亿元,供应着全国约60%的鲍鱼苗。

东山鲍鱼有“种”力量

“每年这个季节,我都来东山拿苗,今年鲍鱼苗品质很好,这次拿了180万元。”来自连江的养殖户黄心峰已经是第十五年来东山购买鲍鱼苗了。他告诉笔者,连江80%的鲍鱼苗都来自东山,虽然东山的苗贵一点,但大家还是愿意组团前来购买。

鲍鱼苗畅销,东山有“种”力量。

这力量来自得天独厚的水质条件。水是鲍鱼养殖的“命脉”,东山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8℃,海水水温月平均变动范围为12.8至26.3摄氏度,海水的盐度常年保持在29.92‰至33.49‰之间。水质清澈,海水中营养盐含量较高,水质肥沃,为鲍鱼苗提供天然优质的“初乳”。

这力量来自起步早,基础扎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东山成功培育的鲍鱼苗创中国先例,90年代以后先后引进九孔鲍、黑鲍、皱纹盘鲍、西氏鲍、绿盘鲍等品种,推动全县鲍鱼养殖快速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东山的鲍鱼养殖户个个都成了“土专家”,不少养殖户还主动走出去当起了“老师”,带动周边地区鲍鱼养殖行业的发展。“在东山,养殖户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基本已经形成一整套标准化的养殖流程,养殖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陈城镇鲍鱼行业协会秘书长黄黎聪介绍道。

这力量来自优良的品质。种质的优良是鲍鱼核心的竞争力。“只有父母的基因好,才可能培育出优质的宝宝。”黄华聪打趣道,为了照顾好这些“准爸妈”可是下了血本,今年又投入200多万元用于购买优质种苗和提升设备。在养殖场的“月子中心”,2000多斤的母鲍皱纹盘鲍鱼和公鲍美国绿鲍正享受着精细化的照顾。清澈的海水24小时不间断循环,智能温控系统将水温精准维持在21至25摄氏度,技术人员定时定量投喂新鲜的龙须菜,并通过手机实时观测“月子中心”供水供氧等情况。“我们跟福建水产研究所建立长期合作,他们为我们提供技术,确保种质优良。”黄华聪介绍道。再过5个月,这些“准爸妈”就可以繁育了,届时能繁育出3000万粒优质鲍鱼苗。

这力量来自一支专业的“起苗队”。东山的起苗工人在业界可是出了名的眼疾手快。黄黎聪说,这些挑苗工一分钟能挑近百粒,她们不仅手速快,规格还挑得准,损耗率特别低。这样的工人在东山就有3000多人,一到旺季经常是供不应求。“东山的起苗工人很靠谱,损耗率大概控制在2%,重点是规格挑得准,讲信用,这点也是我们贵点也愿意买的原因。”黄心峰敞开心扉说道。

“鲍”团发展铸链条

近年来,东山县充分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我们要推动种苗做优、品类做强、市场做大,进一步壮大鲍鱼产业集群效应、激发全链条发展动能,让鲍鱼行业在生态化、集约化的道路上走在前头、走得更远。”针对鲍鱼行业的转型升级,东山县委书记何霭如是说。

2024年11月底,由县属国企海洋发展集团投建的南方海洋生物种业发展研究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84亿元,主要建设闽台水产技术交流中心、对台苗种试验区,重点研究鱼虾贝藻类育苗育种,配套建设科研试验楼、智慧渔业系统等设施。目前,该项目已成为省级重点项目,并作为东山县申报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重要支撑项目。“推广鲍鱼立体式养殖,让鲍鱼‘上楼’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实施的一个子项目,目前我们已经跟全国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等多家‘大院大所’合作,努力用科技推动鲍鱼养殖行业转型升级。”东山海洋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林超群介绍道。 (欧东茵)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