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消费陷阱多 漳州发布老年防骗指南

zz.fjsen.com  2025-05-07 08:50:0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免费体检”背后暗藏天价保健品陷阱、“专家讲座”实为高价理疗仪推销……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将“银发族”视为“摇钱树”,通过夸大功效、虚假承诺等手段诱导老年消费者消费,严重损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增强老年消费者群体防骗意识,近日,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漳州市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帮助老年消费者识别消费陷阱,避免上当受骗。

消费陷阱需警惕

“健康服务”变“高价推销”。一些养老机构或人员或是以“健康管理”名义,故意夸大老年消费者健康问题,兜售高价保健品或器械,或是通过嘘寒问暖、认“干亲”等手段获取信任,逐步推销高价产品。销售人员一般会先以免费试用、低价旅游吸引老年消费者,再通过恐吓式营销(如伪造体检报告)逼迫消费,或是将普通食品包装成“高科技保健品”,宣称其具有药品疗效,误导消费者。

“电话关怀”设“消费圈套”。个别商家利用老年消费者对电话销售辨别真假能力较弱的特点,以能够准确说出电话接听者的姓名、地址等个人信息等方法,获取老年消费者信任。同时,抓住老年消费者认为见到实物再付款更安心的心理,告知可以货到付款购买各类商品,让老年消费者放松警惕。然而到货后,消费者才发现商品存在付款金额高、货不对板、假冒伪劣等情况,因联系不上商家只好被迫收货。

理性消费很重要

那么,老年消费者应如何避免上当受骗?漳州市市场监管局和漳州市消委会建议,广大消费者应认准正规渠道、把好购买关。在购买药品时应选择正规医院、正规药店,认准“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购买保健食品需认准“蓝帽子”标识及“国食健注”或“食健备”批准文号。切勿通过无资质商家、流动摊贩或网络“三无”链接购买。同时,应明辨产品属性,谨防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可以调节机体功能。但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对缺乏科学依据宣称“根治糖尿病、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的产品,要加强辨识,谨防上当受骗。

如需维权,建议消费者留存好证据,包括产品包装、说明书、付款记录、宣传资料等,特别注意留存销售人员承诺的录音、视频证据。若遭遇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或质量问题,立即拨打12315进行投诉。同时提醒广大子女多关心老年消费者需求,主动了解父母健康情况,帮助甄别产品信息,避免老年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受骗。(闽南日报记者 闫锴)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