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盲人作家吴可彦:邂逅文学 与光“赛跑”

zz.fjsen.com  2025-05-08 08:33:37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4月25日至4月30日,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人物拟表彰名单公示,漳浦“90后”盲人作家吴可彦位列其中。这位用耳朵“阅读”千万文字、以语音软件“书写”10部作品的青年,在文学的世界里,完成了一场励志的自我价值实现。他说:“文学是光,它照到我,我想做一面镜子,把光反射给更多人。”

年少渐失明 文学现曙光

2003年深秋,13岁的吴可彦手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书,蜷缩在医院的诊室里。那时的他尚不知晓,自己将用余生与光“赛跑”。

随着吴可彦的视力状况逐渐恶化,他在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上愈发吃力。幸运的是,他自幼便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常常通过家中藏书或自行从书店购置的哲学、中外文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汲取知识。对他而言,阅读不仅是愉悦身心的精神享受,更常常激发他超越实际年龄的深刻思考。

2004年的一天午后,吴可彦偶然翻开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老人与海》。书中描绘的老渔夫独自驾船出海、与狂风巨浪搏斗的场景,令他心潮澎湃;而老人面对命运挑战时展现出的顽强抗争精神,更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尤其是那句“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箴言,让他豁然开朗,促使他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方向。

“我要当作家,用文字绘就比颜料更绚烂的世界!”吴可彦在心底发出呐喊。自此,这个视力仅剩0.1的少年开启疯狂阅读模式。他每天将十本书摆在书桌左侧,每本读十页,全部读完才休息。2006年视力恶化至0.02时,他发明“撕书听读法”:将书本逐页扫描成电子文档,用读屏软件以每分钟600字的速度“吞噬”文字。三年间,他“读”完千余本书籍,并分类写下30万字的读书笔记。

以字作火炬 书别样年华

2009年,吴可彦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入学第一天,他在日记本上“刻”下誓言:要在毕业前写本长篇小说,以此勉励自己珍惜大学的时光。同时,他也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印证盲人可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2013年至2014年,《星期八》的创作对吴可彦来说是一场惨烈的“突围”。他关闭所有灯光,仅凭屏幕微光敲击键盘。当文字开始扭曲成色块时,他便把脸贴在显示器前,鼻尖几乎触到屏幕。“主人公叫吴不器,取自《论语》的‘君子不器’,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人不能越来越像机器,我想重申工业时代中生命的价值。”历时8个月的创作,小说终于落定,彼时,他发现窗外的景色已经失去了形象,只剩下朦胧的光晕。

“写完《星期八》,我就把最后的光明献给了文学。”吴可彦的这部用光明换来的作品,在残联资助下出版发行,并获得2014年漳州市百花文艺奖一等奖。此后,他仿佛打开创作的闸门,短篇小说集《八度空间》、诗文集《血河集》、长篇小说《茶生》、少年科幻小说《地球少年》、文学评论《文学中寻找光》等涵盖现实生活、奇幻想象、成长感悟的10部作品相继推出。同时,在《青年文学》《文艺报》《中国作家》《福建文学》等杂志发表作品,深受读者喜爱。2018年,吴可彦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福建省第一位“90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慰苦难 薪火传温暖

“盲人不是只能从事按摩推拿,文学能让我们看见星辰。”2021年北京残疾人文学创作研讨会上,吴可彦的发言激起与会人员强烈的共鸣。

2024年,吴可彦担任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他深知文学给予自己的力量,也渴望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他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盲人朋友,不遗余力地向盲人朋友传递着文学这道“光”。在群里,他替大家免费扫描书籍,并制作方便听读的电子书,供大家下载。考虑到很多盲人从事按摩工作,他还收集了许多关于按摩针灸推拿的书籍,帮助大家扩充技能知识,提升技能水平。

“失明让我体悟到生命的苦难,而文学给了我穿越困难的力量,我想把这股力量带给更多的人。”吴可彦常常这么说,也坚持这么做。他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走进校园、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十年磨一剑 擎灯照前路

2014年到2024年,是吴可彦勤奋努力的十年,也是他成绩斐然的十年。这十年来,他出版和发表的作品,得到业界的关注和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荣获了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三等奖等10余项省级奖项。在此期间,他还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福建省自强模范”等荣誉,并入选“漳州市文化拔尖人才”。

“在吴可彦这里,文学已经不是寄托,而是黑暗世界里的光,是生命的节奏和呼吸。”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在吴可彦的作品《地球少年》的推荐语中这样写道。这些年来,吴可彦从黑暗中走来,用文学为自己点亮了一盏明灯,也为他人照亮前行的路。

最近,吴可彦刚刚完成童话小说《鹿市头》的创作,这本书以漳浦古街区两个孩子的奇幻经历为主线,艺术化呈现漳浦人民勤劳勇敢、诚信朴实的精神。这是他第一部关于家乡漳浦的作品,饱含着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眷恋。“这本书有望在今年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吴可彦说。(闽南日报记者 李润)

  • 责任编辑:钟舒云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