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遗影像馆 | 非遗研究所 | 非遗文献馆 | 非遗陈列室 | 非遗人物志 | 非遗场馆志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 民俗卷

市级第五批 ;闽南穿灯脚习俗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详细》]

市级第五批 ;闽南成年礼

闽南一带父母,为祈求子孙平安,孩子出生之后,多至广泽尊王庙祈福,并举行“拜契”仪式,至十六岁那年七夕时,[详细》]

市级第五批 ;高坑张圣君信俗

张圣君,或称法主公,张圣者。高坑张圣君信俗活动,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详细》]

市级第五批 ;漳州胥民习俗

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住着一种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古称游艇子、白水人、白水仙、白水郎、白水婆、现称胥民[详细》]

市级第四批 ;岱仙岩信俗

位于圆山东南面的岱岩康仙祠,俗称“岱仙岩”,“仙祖庙”,始建于唐,是漳州最早道教正一道的发源地之一[详细》]

市级第四批 ;漳州辇艺

赤岭畲族乡"撵艺"表演已有500年历史,一会儿奔跑一会儿转圈,让人大开眼界,用来表演的撵艺做工也都很精巧[详细》]

市级第四批 ;漳州蜈蚣阵

蜈蚣阵,亦称蜈蚣棚、蜈蚣坪、蜈蚣阁,金门地区称為蜈蚣座,為台湾与闽南庙会重要艺阵之一。[详细》]

省级第四批 ;山重赛大猪祈丰年

山重薛氏人家认为,只有家运昌盛的人家才能够养大猪。因此每年正月初八,长泰山重村都要举行养猪大赛。[详细》]

市级第三批 ;华安土楼民俗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玄天上帝的生日。仙都镇大地村世世代代的蒋氏宗亲都要举办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详细》]

市级第三批 ;东山和尚戏(香花僧)

东山香花僧,是明末清初天地会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创立并流传至今的一种民间信仰教派,是东山传统信俗。[详细》]

市级第三批 ;云霄三山国王走溪

内龙村村民信奉三山国王,在龙兴庙供奉其神像,从正月初十至十五,举村参加"三山国王"庙会暨"走溪"赛会。[详细》]

市级第三批 ;龙文檀林食福习俗

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是陈元光诞辰,这一天全社的男女老少都到庙里朝拜,并且从二月十三开始唱戏,唱到二月三十[详细》]

省级第三批 ;三平祖师信仰

义中大师,被闽南人亲切称为“三平祖师公”,千年来,三平寺香火颇盛,人们一直杷他当作慈善的神来敬奉[详细》]

市级第四批 ;闽南抢孤习俗

龙海市隆教乡红星村大社自然村里的祖祠堂始建于明朝洪武13(1381)年,“抢孤棚”从那年就开始流传至今。[详细》]

市级第四批 ;石码港口虎爷信俗

石码的虎爷信仰,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老百姓的心里,锦港庙的“虎爷”能为民消灾,伸张正义。[详细》]

市级第四批 ;洪塘磕尪习俗

洪塘磕尪民俗源于明末清初,相传为了镇邪,村民会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消灭清军这一天,抬神像来镇压。[详细》]

省级第四批 ;妈祖信俗(漳浦)

漳浦县妈祖信仰历史悠久,且富有地方特色。境内妈祖宫庙达32间,其中旧镇乌石天后宫规模最大。[详细》]

市级第二批 ;檀林(威惠庙)请祖

在漳州,粤、浙、台以及东南亚海外众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奉祀陈元光的庙宇,形成一种广泛的祭祀文化现象[详细》]

市级第二批 ;高山族(排湾族落)服饰

高山族(排湾族)族群服饰样式有着古闽越族服饰的遗存痕迹,后来又揉进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影响[详细》]

省级第二批 ;岩溪珪塘祭祀民俗

明弘治末年移建岩溪珪塘普济岩时,珪塘叶氏祖先广西恭城县令叶仪倡议族人在普济岩内供奉"三公"入庙崇祀[详细》]

省级第二批 ;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

“玉二妈”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次女陈怀玉,为褒扬她捍守海疆的精神,唐太宗敕封其为“柔懿夫人”。[详细》]

国家级第二批 ;保生大帝信俗

吴夲,同安白礁乡人,曾任宋御医,后悬壶济世,深受人们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详细》]

市级第一批 ;林前伽蓝药王巡社

伽蓝王巡社庆典起源于“开漳圣王”陈元光,他将汉族佛道教中的“抬神像巡游”活动与当地的泼水合二为一[详细》]

省级第一批 ;东山关公信仰习俗

东山家家户户供奉关公,外甥结婚,舅父必要赠送一套“母舅联”和关帝神像及楹联,形成一种城乡民间风俗[详细》]

省级第一批 ;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

每年元宵节期间,云霄民间都会举办“开漳圣王巡安”大型民俗活动,再现开漳圣王及将佐戍卫边境的情景。[详细》]

省级第三批 ;闽台乞龟民俗

每年农历正月新年,泉澎两地天后宫都要制作“米龟”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详细》]

市级第二批 ;洋西山北“拾福份”

为表达祈求宗族繁荣昌盛的愿望,洋西郑氏祖地产生了为鼓励繁衍后代而告知先祖的独特民俗活动:“拾福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