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2年漳州两会

政协第十四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22年1月3日-7日召开;漳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2年1月4日-8月召开。

 资  讯 

政协民宗委:推进漳州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

2022-01-05 15:19

东南网漳州1月5日讯(见习记者 沈文栋)特殊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记者获悉,目前漳州市共有10所特殊教育学校、2个特教班,有7所已通过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但是,漳州的特殊教育工作存在着众多难题。首先是特教综合类学校欠缺,多元化培养相对薄弱;其次是招生类别相对单一,没办法完全满足特殊教育群体的学习需求;还有便是特教师生比严重不足,远远低于省级标准化学校1:3的师生比要求;此外,还存在着学生伙食标准相对较低,无法完全满足学生营养需求的问题。

为加快推进漳州市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推进特殊教育贯穿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一生,真正做到幸福“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代人”。漳州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推进漳州市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

建议指出,应整合力量,在漳州市特教学校目前位置上扩容征地,增加专业用室、校舍和公共活动场所,将各县区有学习能力的小学或初中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毕业生,集中送到市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初中或高中课程学习。还应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档立卡,做好感统训练评估及测评记单等,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提供以康复为主的学前教育。同时,要关注残疾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学前能更好的学习和康复。

建议还倡导推进特教融合教育,推动符合普校入学条件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尽量融入普校就读,由有资质的特教学校提供手语教师等特教师资,开设特教班,增加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并且可通过漳州市特教学校与职校合作共建,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能够得到更好的专业技能培训,乃至取得专业技能证,为特教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针对目前特教师资缺乏的问题,建议倡导从源头上扩大专业教师来源。通过选派学生到特教高校或特教专业进行定向培养,并且协调推动有条件的院校增设特殊教有课程,为漳州市特教事业做好人才储备。此外,师范类高校还应增设特殊教育必修课,让所有教育工作者了解、认识、掌握特殊教育的教育学习。


漳州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2022-01-05 12:08

漳州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东南网漳州1月5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 李姗姗 文/图)1月5日上午,漳州市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并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漳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进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以及2021年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以及2022年的工作。

大会现场奏起国歌

王进足说,过去五年,漳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全域列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GDP接连突破三千亿元、四千亿元、五千亿元大关,跃入全国城市50强。成功推动龙海、长泰撤县(市)设区,市辖区面积从389平方公里扩大到2417平方公里,形成“一城四区”、拥江达海的新格局。

漳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413个美丽乡村。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质、水质、土质得到明显提升,入选全国首批黑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成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增台资企业380家,实际利用台资114亿元。提前一年半实现661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

王进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过去一年,漳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増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84.5亿元,増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18亿元,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进出口总额1012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7.3亿元,増长6.5%;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4321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23100元,增长9.5%;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大会现场

王进足说,今后五年工作,漳州将开启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新征程。今后五年,漳州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不低于60%;力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提高到236万人;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7.5%、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不低于93.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不低于92.8%。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的一年,漳州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实施“七比一看”竞赛,紧町目标快发展,大抓招商增后劲,攻坚项目促超越,全力推动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王进足说,在2022年,漳州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増长7.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増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与会代表集体合影

大会还审查了漳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漳州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本次大会将持续至1月8日。

突破5000亿元大关!解读2022年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01-05 11:54

东南网漳州1月5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1月5日上午,漳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人民剧场隆重开幕。会上,漳州市市长王进足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漳州做了哪些成绩?过去五年发展成效怎样?今后五年,漳州将怎么做?2022年,漳州又将做哪些事?报告中都释放了哪些民生利好?2022年,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告诉你!

回望过去五年

过去五年,漳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全域列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GDP接连突破三千亿元、四千亿元、五千亿元大关,跃入全国城市50强。成功推动龙海、长泰撤县(市)设区,市辖区面积从389平方公里扩大到2417平方公里,形成“一城四区”、拥江达海的新格局。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413个美丽乡村。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质、水质、土质得到明显提升,入选全国首批黑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成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增台资企业380家,实际利用台资114亿元。提前一年半实现6615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

过去一年做了什么?

过去一年,漳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84.5亿元,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18亿元,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进出口总额1012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7.3亿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4321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23100元,增长9.5%;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关键词:经济加速回升

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新签约项目超1100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新开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281个;漳州核电1号机组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全线开工,福欣特钢二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闽粤联网等重大工程顺利开工。全年新增规上(限上)企业824家。重点推进15个片区开发,着力推动高新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475个,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3.9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4.3亿元,培育省级工业龙头企业7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33家。高质量推进古雷石化产业发展,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等3个项目投产,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合作合同签约,初步形成“芳烃一聚酯”和“烯烃一塑料”两条产业链。

主动融入“海上福建”建设,67个项目列入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总投资量居全省首位。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接待总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550亿元。创建56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和林业龙头企业75家。

关键词: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平和县、南靖县、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完成改革任务,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扎实推进340项具有漳州特色的重点任务,城市综合信用排名提升至全国第28名。

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圈建设,30个重大协作项目、20个协同发展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漳台融合发展步伐,新批台资项目92个,实际利用台资12.4亿元。加快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业务首单突破等“三个率先”。

关键词:生活品质提升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开工建设11个棚改项目,推进79个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21公里、公园绿地1550亩、绿道131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3717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优化升级28条“串点连线成片”线路,打造出110个特色样板村。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东山八尺门生态修复工程实现开堤通水,南靖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实施援企稳岗行动,发放各类稳就业补贴近8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15万人。

教育“双减”等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施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新增幼儿园学位6800个、中小学学位12000个。

加快38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居全省第二位,医疗保障扩面提标,参保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

启动24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全方位拓展,机构养老进一步延伸。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展望未来五年

今后五年,漳州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力争R&D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不低于60%;力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提高到236万人;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7.5%、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不低于93.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不低于92.8%。

漳州将推进“万才聚漳”行动计划,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培育形成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五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力争经济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将加快城市中心东移、南北延伸、面海拓展,支持龙海、长泰新区建设,构筑“一核两翼”空间发展格局。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福建・漳州)——菲律宾“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

同时,将实施居民增收行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体系,大力推动生育养育教育高质量、低成本,促进公共服务更有温度、更加优质。

未来一年怎么做?

2022年,漳州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关键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南湖“双创”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力争新增加2家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全力推进“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

启动“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千亿级和五百亿以上产业集群。扶持一批百亿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220家以上。发展古雷石化产业,力促中沙古雷乙烯等10个项目早日开工、奇美PS二期等6个项目尽快投产,推动石化全产业链发展。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做大文旅经济,激发内在动能,推动旅游、康养、会展、赛事等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一县一商圈”建设,力争每个县(区)培育一个重点商圈或特色街区。

开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进139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海洋经济产值达到2950亿元。加快将军澳作业区、港尾铁路、古雷疏港高速公路一期等项目建设。建设海上牧场,推进34个渔港项目建设,加快海上养殖转型升级。

推动数字产业化,推动工业设备和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搭建互联网“双创”平台。新建5G基站3000个以上,实现核心商圈、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等区域基本覆盖,力争数字经济规模超2500亿元。

进一步完善扶持建筑业发展配套政策,完成建筑业产值880亿元以上。

关键词: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大力挖消费潜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展城乡消费提升行动。全面激活“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做活夜间经济。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引导高品质和刚性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

扎实推动762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12个百亿级项目,确保重点项目投资增长14%以上。探索建立“行业主管部门+园区+群团协会”招商模式。持续深化漳汕高铁和厦漳城际轨道R1、R3线前期工作。

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中国(福建・漳州)—菲律宾“两国双园”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探索具有漳州特色的三地共建“一带一路”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保税+新零售”模式,推进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全覆盖。

关键词:滨海城市建设

推进818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新建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气四类管网420公里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000个。加强中心城区交通体系建设,实施城区互联互通工程,推进交通快速化改造,形成网状便捷、运转高效的交通格局。新增城市绿地1500亩、绿道100公里以上。加快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和人行道改造升级,开展新一轮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00个。

整合资源打造“城市大脑”,加快智慧城管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省、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推动主城区水系联排联调和智慧水务系统建设,全面消灭市区黑臭水体。

全面推进中心城区15个重点片区开发,芗城区重点推进西湖片区,龙文区重点推进建元片区,龙海区重点推进榜山片区,长泰区重点推进溪东片区,高新区重点推进“三大片区”,台商投资区重点推进滨江片区,漳州开发区重点推进双鱼岛开发,力促中心城区七区联动、沿江向海、能级提升。

关键词:漳台融合

持续完善涉台园区生产生活配套,争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大“以台引台”力度,力争新办台资企业项目60个以上。谋划一批便利两岸往来的港口、码头、航道项目。

实施“四个交流工程”,建设两岸基层融合发展先行区。打造“漳台特色乡镇村里对接”示范点。促进青年交流,着力打造“五个一批”,吸引更多台湾青年融入漳州、扎根漳州。

拓展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功能,推动各县(区)设立台胞台商服务中心或涉台服务专窗。落实落细惠台利民政策举措。探索创新涉台法律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为在漳台胞及在台乡亲提供“一站式”云端司法服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

加强产业和就业扶持,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等综合保障。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新创建省级示范村12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36个。打造若干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持续抓好省级乡村振兴7个重点县、12个特色乡镇、120个试点村建设,打造36条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成片”线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14公里,完成三分之一以上存量裸房整治,创建一批“无裸房示范镇(村)”。

关键词:绿色发展

加快编制实施《漳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东山县等省第二批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县创建。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碧海“四大工程”。完成造林绿化9万亩。加快推进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护工程,加强九龙江西溪北溪整治,启动江河湖库连通工程。实施20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继续推出一批改革创新特色案例,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关键词:改善民生

开展“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以上。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实施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漳州三中龙文校区、漳州一中古雷港分校、高新区一中新校区等26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14个中学教育集团内涵提升,新建11所公办幼儿园,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60%。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月港历史风貌区古镇遗址系列保护提升工程建设,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

加快推动市中医院新院区、云霄县总院、平和县总院等项目建设,确保市医院新院区尽快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成立市医疗服务集团,建立“三医联动一张网”。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抓好21家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新增一批0-3岁婴幼儿托位。

漳州市政协表扬一批个人、单位及年度优秀提案

2022-01-05 09:48

为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增强政协委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同时激发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运用提案参政议政的热情,充分调动各承办单位办理政协提案的积极性,推动我市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1月4日,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市政协对36名十三届市政协优秀委员、10个十三届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15位十三届市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工作者及20件2021年度优秀提案予以通报表扬。(闽南日报记者 杨瑞)

十三届市政协优秀委员名单如下:

王志固 王金泉 方丽云 石亚明

庄静城 刘火城 刘丽贞 刘秀芬

刘明广 江国祥 许九山 杨小龙

杨以茸 杨幸郎 肖招鸿 何小青

沈延辉 沈惠玲 陈婉儿 陈惠贞

陈碧珠 林文玲 林炜坚 郑友明

郑建成 洪敏俐 郭加丰 郭昭军

黄一平 黄志刚 黄茂三 龚友强

释照光 童以长 曾阿香 蔡茂荣

十三届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名单如下:

漳州市教育局

漳州市公安局

漳州市财政局

漳州市自然资源局

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漳州市城市管理局

芗城区人民政府

十三届市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工作者名单如下:

方艺玲 许灯权 许宗传 杨蔡鹏

吴红燕 吴怡婷 吴晓东 李 娜

张泽鹏 陈 媛 陈 静 陈建泗

陈钰琳 林裕生 钟发元

2021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名单如下:

1.关于加快建设“5G+工业互联网”的建议

提案者:民盟漳州市委会

2.关于加快发展我市港口经济的建议

提案者:孔晓华委员

3.关于推进我市创意农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民革漳州市委会

4.关于推进我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民进漳州市委会

5.关于我市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物流体系的建议

提案者:致公党漳州市委会

6.关于积极推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建议

提案者:致公党漳州市委会

7.关于加快我市服务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张建国委员

8.关于巩固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的建议

提案者:九三学社漳州市委会

9.关于优化提升城市北部发展新空间的建议

提案者:九三学社漳州市委会

10.加快我市华侨农场改革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市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

11.关于加快建设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议

提案者:民盟漳州市委会

12.关于加快构建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提案者:台盟漳州市委会

13.关于完善我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的建议

提案者:农工党漳州市委会

14.关于完善我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农工党漳州市委会

15.关于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医疗保障水平的建议

提案者:民革漳州市委会

16.关于工业园区及企业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的建议

提案者:曾美玉委员

17.关于建立漳州籍学子人才库的建议

提案者:叶林青委员

18.关于在全市推行窗口无否决权制度的建议

提案者:江国祥委员

19.关于打造漳州古城对台交流基地的建议

提案者: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20.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工业企业不动产权属分割的建议

提案者:民建漳州市委会

漳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2-01-05 09:43

政协委员分别代表相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市政协有关专委会作大会发言

1月4日下午,漳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委员大会发言。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吴文团、黄井南、周小华、陈跃鸿、何伟燕、戴鹏飞、卢力、曹阳、蔡兴州、陈仁朝、叶跃西及值日主席团成员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市领导张国旺、王进足、黄水木、吴卫红、侯为东、李珊珊、张翼腾、兰万安、林晓东、崔为磊、潘全胜、郑立敏、余向红、林少金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在漳省政协委员、市直及驻漳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漳州异地商会和异地漳州商会会长等列席会议。会议由黄井南主持。

10位委员分别代表相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市政协有关专委会在会上发言,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相关领域提出意见和建议:卓颐代表九三学社漳州市委员会发言,提出提升各城区接壤地带建设水平,助力滨海城市一体发展的建议;蔡清良代表民建漳州市委员会发言,提出文旅融合新坐标,电竞赋能新经济的建议;郑彦代表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发言,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漳州市科技创新研发孵化平台建设的建议;林丽君代表民革漳州市委员会发言,提出加快建设漳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建议;杨以茸代表致公党漳州市委员会发言,提出关于抢抓机遇提速漳州市海上风电产业开发的建议;王志固代表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发言,提出关于重启规划建设开漳圣王文化园的建议;蔡秀碧代表民进漳州市委员会发言,提出加快漳州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建议;洪夏瑶代表农工党漳州市委员会发言,提出关于完善漳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林连峰代表民盟漳州市委员会发言,提出关于做大做强“花样漳州”名片——百花村的建议;方丽云代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发言,提出关于征集以“台批”为主的两岸家书等涉台文献并申报国家记忆的建议。

还有16个单位在会上作书面发言,分别围绕弘扬漳州精神,讲好漳州故事,助推漳州发展;加强漳州市高雅艺术软硬件建设;加快漳州市婴童用品产业发展;做强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区;优化漳州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漳州三孩政策落地;推进漳州民营企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协同发展;做大做优做强漳州花卉苗木产业;充分发挥侨资侨智侨力作用,助力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加强女性平等就业权利保障,推动“万才聚漳”;挖掘海洋文化底蕴,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漳州市公民科学素质;推进漳州市特殊教育发展;强化人口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云端交流常态化,增强漳台文化认同;进一步提升漳州市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等方面建言献策。(闽南日报记者 吴丽燕)

漳州市十七届人大昨日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2022-01-05 09:40

漳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今日开幕

昨日举行预备会议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1月4日下午,漳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市人民剧场举行预备会。经过认真准备,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工作全部就绪,于5日上午开幕。

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张国旺、陈汉夫、李东河、吴达金、李珊珊、林俊德、吴芳华、方木荣、余溪、沈茂欣、李亚树、欧阳元成。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汉夫主持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漳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议程;选举产生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主席团由77名代表组成,吴达金为大会秘书长;表决通过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会前,与会代表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警钟长鸣》。

当日下午,漳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讨论和决定大会有关事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珊珊主持会议。

会议推选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表决通过大会日程和全体会议执行主席分组名单;决定大会副秘书长人选、表决议案办法、提议案截止时间以及邀请上大会主席台就座人员名单;讨论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关于设立市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决定草案、关于市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的表决办法草案,并提请代表审议。会议还布置了各代表团推选总监票人、监票人等工作。

会议决定,这次会议代表提议案截止时间为1月7日上午12时。

根据会议安排,漳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月5日上午在人民剧场开幕,1月8日上午闭幕。(闽南日报记者 黄妍婷 廖瑜婷

政协第十四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2022-01-04 11:41

大会开幕现场

东南网漳州1月4日讯(本网记者 陈惠华 见习记者 沈文栋 文/图)1月4日上午,政协第十四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漳州宾馆开幕。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代表中共漳州市委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作重要讲话。漳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胜华向大会作政协第十三届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大会的议程主要有:听取和审议政协第十三届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政协第十三届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漳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漳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四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选举政协第十四届漳州市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四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据悉,会议将持续至1月7日。

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讲话

会上,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指出,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五年,也是漳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令人振奋的五年。他充分肯定了漳州市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意见建议,推动办成了许多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解决了一大批难事急事,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国旺提出,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牢记“两个确立”,在坚持党的领导中提高政协站位;要围绕中心工作,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体现政协担当;要坚持人民至上,在惠民生保稳定中彰显政协作为;要加强自身建设,在提升履职能力中展现政协风采。希望市政协和全体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着力做好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在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中献计出力、作出贡献。

大会现场

杨胜华向大会作政协第十三届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市政协常委会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强化思想引领中进一步明确了政协的方向和使命;过去的五年,市政协常委会服务大局助发展,在富美新漳州建设中展现了政协的担当和作为;过去的五年,市政协常委会团结民主绘同心,在发挥独特优势中凝聚了广泛共识和强大力量;过去的五年,市政协常委会守正创新强基础,在夯实自身建设中提振了政协的素质和形象。 

新的一年,市政协还将继续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发展蓝图,以及全市“十四五”规划部署,围绕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把协商民主贯穿于履职全过程。从政治站位、历史维度上充分认识漳州市在对台工作中的使命和责任,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上闯出新路。

卢力代表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向大会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过去五年来,漳州市政协积极运用提案履行职能,共提交提案1608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469件,委员提案1139件,参与提出提案的委员1399人次,经审查立案1505次。提案议题广泛,涉及经济建设、民生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治理等方面,内容丰富、针对性较强。

大会还通报表扬了十三届市政协优秀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和2021年度优秀提案。

漳州市政协领导到驻地看望政协委员

2022-01-04 08:59

心系漳州发展,怀揣热切期盼。1月3日,参加漳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委员纷纷从各地赶来,陆续向大会报到。当天下午,市政协党组书记吴文团带队来到委员驻地,看望参加会议的市政协委员,每到一处都与委员们主动问候、亲切交谈。

吴文团肯定了委员们一年来为漳州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勉励他们充分利用参加政协全会这一协商议政的好机会,聚焦会议主题,履行委员权利,认真审议大会工作报告,严肃参与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会议各项任务。要求委员们要严格遵守大会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非必要不外出,为大会顺利举行筑牢健康安全屏障。

委员们纷纷表示,将不负全市人民的重托,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全市发展大局,聚焦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献计出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闽南日报记者 杨瑞)

漳州市领导检查市“两会”筹备情况

2022-01-03 09:21

1月2日,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东河带队到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驻地、主会场及分会场等地,检查会场准备、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大会顺利召开。

检查组一行先后来到漳州皇冠假日酒店、漳州大酒店、漳州宾馆、人民剧场等地,实地查看了各代表团驻地、大会主会场和分会场布置情况,对驻地安全、用餐住宿、灯光音响、疫情防控等进行仔细的检查,并提出相关完善意见。市领导要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从细节入手,查缺补漏,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优化细化服务,特别要做好食品卫生、消防安全、住宿保卫和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为代表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要坚持务实高效办会,严肃会风会纪,确保大会顺利进行、圆满成功。

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达金、方木荣参加检查。

1月2日下午,漳州市政协党组书记吴文团带队前往漳州宾馆,检查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各项筹备工作。

市领导一行实地查看了大会主会场、委员住宿房间、餐厅以及会议筹备组等处,详细了解会场布置、安全保障、氛围营造、委员食宿、医疗服务、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市领导要求各工作组要高度重视会务工作,责任到人,周密部署,切实做好会场服务、安全保卫、交通疏导、后勤保障等各项会务工作。要完善各项工作方案,按照日程安排,明确责任,统筹协调,密切配合。要特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检查,做好预案。要从细处着手,精益求精,查漏补缺,把会务筹备各项工作做实做好,确保会议圆满成功。(闽南日报记者 章仁 李伟)

漳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工作综述

2021-12-30 08:58

“法者,治之端也。”立法,是法治之前提和基础。

沿着时光的轨迹,回望漳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年来的立法日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部履职尽责、可圈可点、收获满满的耀眼篇章。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在市政府积极作为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下,先后制定了《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漳州市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规定》《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漳州水仙花保护管理办法》等10部地方性法规。具有漳州地方特色的“生态+立法”“民生+立法”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初具雏形。

这份“五年十法”成绩单的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动实践。

强化政治引领 把握正确立法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地方立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始终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立法工作中。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五年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和重要立法事项,按照市委决策推进立法各项工作、协调解决立法工作的重大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市委确定的立法工作任务。

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立法。自觉把地方立法工作放到市委全局工作去谋划、推进,找准立法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群众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确保立法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意愿、助推改革发展,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人大主导 提升立法工作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要高质量,立法也要高质量”。立法质量是立法的核心和生命,高质量立法是地方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充分发挥人大主导立法作用。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立项、审议、评估、宣传等相关制度,有效提升立法质量。

以严格的审议成就精品。突出人大的主导作用,前移审议关口,针对制度创新、立法空白等内容加强合法性审查。凝聚立法合力,创新“一法一班”模式,组织法工委、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组成“立法专班”,参与审议论证,把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立法资源投入法规制定过程中。深化同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战略合作,借助立法专家顾问、高校学者等“外脑”,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咨询、论证和评估服务,弥补自身立法能力的不足。

以过硬的监督保障精品。不断拓宽社会各方参与立法的途径,对法规草案的核心制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多渠道引导公众进行讨论,找准利益平衡点,防止部门利益法治化。如《漳州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共收集各领域意见建议58条,促进法规草案的审议修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使制定的法规汇民意、集民智、接地气,有力提升了法规的质量。以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的方式对颁布实施的法规“回头看”,制定《漳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后评估工作规定》,推动本市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以广泛的宣传擦亮精品。在《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等法规出台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法规实施动员大会;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宣传贯彻座谈会和实施工作推进会;各部门、各县(区)采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推动法规实施动员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市人大常委会五年来的立法成果,精细立法所塑造的独特景观引人注目。立法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获得重视,立法技术作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任务得到不断改进和加强。从立项“小切口”、法规文本精简体例、制度设计突出针对性,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坚持立法进度服从立法质量,严把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专题刊发漳州市立法情况,推广漳州市立法工作经验。

找准立法需求 构建特色法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使每项立法都反映群众意愿、得到群众拥护”。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力求每一部法规都立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到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民之所盼,立法之所向。

城市管理立法彰显漳州味。颁布实施《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漳州市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规定》《漳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等3部法规,开展城市住宅小区服务管理、城市养犬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调研,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在法规制定过程中,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立法原则,遵循“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为主线,将漳州市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突出“关键的几条”,确保制定的法规特色鲜明、真管真用。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民共管,强化责任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力争做到内容贴近漳州市实际、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体现漳州地方特色,让群众在立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构建符合漳州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2017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心城区重要生态空间实施保护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保护市中心城区5290亩的生态空间,为城区发展和市民留下永续的生态福利。连续颁布实施《漳州市市区内河管理规定》《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漳州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漳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漳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5部法规,《漳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办法(草案)》已于2021年10月提请初次审议,及时把市委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联合厦门、泉州、龙岩人大共同推动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协力守护“母亲河”水清岸绿。

坚持立法引领历史文化保护。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遵循“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的原则,制定《漳州古城保护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对漳州古城进行整体保护。在严格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加快业态招商,促进旅游休闲和特色商业发展,激发古城活力,提升文化传承与展示功能,拓展古城影响力。“千年古城、花样漳州”这张城市名片将变得更加靓丽夺目。《漳州水仙花保护管理办法》立足漳州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对漳州水仙花传统种植区实行分级保护;从构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主题公园、文化展示馆、传习体验馆等载体,建立科研、种植和雕刻人才库等方面促进文化传承;从加强原种保护、新品种研发繁育,建立种源基地和种质资源库,鼓励支持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强品牌保护,进一步推动漳州水仙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水仙花文化传承。《漳州市革命遗址旧址保护办法(草案)》也于2021年9月提请初次审议,以立法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这些法规的制定,填补了漳州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地方立法空白、丰富完善了漳州市地方性法规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站在新起点,展望新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发展高质量、城市高能级、生态高颜值、开放高水平、生活高品质、治理高效能”的奋斗目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确保法规真正“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奋力谱写富美新漳州建设新篇章贡献法治力量。(闽南日报记者 廖瑜婷 通讯员 柯泓)

1  2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