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简介

来源: | 作者: | 时间:2015-06-03

 

校门

闽南师范大学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前身为漳州师范学院。由原龙溪师范学校于1958年春设立师范大专班发展而来,同年9月在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成立漳州大学师范学院。1959年春,在原漳州大学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漳州师院、厦门师院、南平师院、泉州师院合并组建而成,与当时的福建师范学院形成福建省“一南一北”的本科师范教育格局。1966年,学校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招。1977年,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直接恢复福建第二师范学院,而是先后经历了龙溪师范大专班、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历程。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改回原漳州师范学院校名。

复办以来,我校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次重大机遇,不断加快改革与创新步伐,办学水平实现了三次重大跨越:1987年恢复本科专业招生,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第一次跨越; 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第二次跨越;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本科专业列入本一批招生,实现第三次跨越。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现有18个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1000余人。设有62个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专业授权类别(19个学科领域),4个博士人才培养方向。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逐步建立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36人(含双聘教师),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64人,副高职称的3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9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闽江学者6人,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项目”,7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3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另有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师德之星等40余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方针,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目前主持福建省“十二五”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地方政府统筹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试点”,以及“优秀闽南文化文科人才培养计划”等4项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6个科研创新平台,建立了21个研究院所。

学校重视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坚持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协同创新为导向,以省校两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实施校企、校地、校所、校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学校技术、人才和资源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与台湾明道大学、中州科技大学 、世新大学、屏东教育大学、新竹教育大学等高校均保持着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与台湾明道大学合作开展广播电视学(影视多媒体技术方向)等5个专业的“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项目,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合作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与朝阳科技大学合作招收经济学专业学生,促进了学校与台湾高校间的密切联系。

学校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近7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赢得了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校的未来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学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

目前,学校正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实施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办校”四大重点工程,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

校园印象:

 

校门

 

孔子

 

图书馆

 

校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