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密珠:变革漳绣做绣画 将传统技艺变成艺术品

来源:东南网 | 作者:王亚男 | 时间:2015-10-28

“足迹漳州”传奇人物系列报道——

郑密珠:变革漳绣做绣画 将传统技艺变成艺术品

东南网漳州10月28日讯(本网记者 王亚男 文/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生在漳州,养在漳州,老漳州,老芗城,深深刻入骨髓血脉。郑密珠在做的就是将老漳州的故事密密的绣在缎子上,她期待着绣上漳州故事的缎子能走向各地,将漳州的故事从缎子里继承发扬。

 

郑密珠的工作室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芗江花园内,如同市区一片吵闹繁荣中的一块净土。蔓藤植物缠绕攀附在墙上,盆栽郁郁葱葱,静雅的环境彷如小小世外桃源,关上铁门,似乎也关上了凡尘俗世。走进小屋,墙上挂着的是郑密珠自己绣的画,一个半成品绣架摆在中间,工作室显得简单整洁素净。

郑密珠穿着一身中国风麻布裙,素净典雅,泡上一壶茶,就在工作室里说起自己的故事。

“宅女”:为能呆在家里而学习漳绣

在正式学习漳绣之前,郑密珠见过村里的老人做漳绣绣品。“以前,在老漳州的北边种有很多的桑树,市郊的西边,则集中了很多的绣娘。最初看到老人多数绣的是庙宇里的用品,觉得还挺好玩的。”闽南的佛文化盛行,彼时漳绣的需求量还较多,桑树和老人们刺绣的身影给郑密珠留下了最初的印象。

17岁时,漳州刺绣厂招收50名的绣工学徒,听到这一个消息,对于性格内敛的郑密珠来说是个惊喜:“当时觉得这个好,可以呆在家里做,现在说来就是个宅女。”于是,郑密珠就到了漳州刺绣厂开始学习刺绣。

“不要看盘金龙似乎很简单,刺绣厂的老师第一次给我们的就是一幅盘金龙,但我们那会儿一绣就是一个月,一个月后,各自才领活儿回家去绣。但我却发现自己学习了一个月似乎还是没有全懂。于是就到老师的家中继续学习了几个月。”郑密珠的性格虽内敛,却也十分的认真。这一次的认真,竟然让她坚持了数十年。

变革:从漳绣自创延伸出绣画

“漳绣更多绣的是庙宇用品,而苏绣等成熟的绣技却多绣画品。于是我就想过,要怎么来做些突破。”绣了数十年的郑密珠开始思考漳绣的变革,这一次的变革来源于10年前的一个偶然。“我在逛书店时偶然看到了一本介绍苏绣的书,看到书的同时,我就想,为什么漳绣没有绣画呢?我觉得我也可以绣成画品的!”这么想着,也这么去做,郑密珠寻求新的突破,开始尝试新的技艺。

第一幅绣画绣的是花草作品,虽然针法配色尚未成熟,但却初具模样。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此后郑密珠就开始绣出更多的化作,一发不可收拾。去年绣好的《八骏图》更是以成熟的针法与画作堪称以假乱真,许多观赏过的人都竖起大拇指说,只有走进了才发现这幅图竟然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都说,画家一笔,绣娘千针,她成为了将漳绣做成绣画的第一人。

“09年我在非遗博物馆看到一幅《四兽图》,正是用了绣画的方式表现漳绣。从这里我知道,漳州以前一定也有绣画,只是失传了。而绣画正是我想追求的东西。”郑密珠说到。为了做好绣画,郑密珠时常来到市区西郊,与年老技艺精湛的阿婆讨论绣画。她希望,漳绣可以往着艺术品的方向发展,得到更多的突破。

期许:为传统技艺寻一个出路

“说近了,这十来年身边做漳绣的人越来越少了。说远了,二十几年前就已经逐渐越来越少人做漳绣了。”郑密珠不无遗憾的说到。

福建的绣法统称为闽绣,而在闽绣中占主体的就是漳绣,漳绣原本具有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长久以来的坚持,让郑密珠深深的爱上了这项技艺。“漳绣对于我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艺,但我不知道该怎么传承下去,怎么去发扬。我有许多的想法,却实现不了。除了自己绣,就是每当有人来学,就去教授。”

为何漳绣这些年来越来越少了呢?郑密珠说,原因复杂,但总体说来,时代的进步一定会对传统的工艺造成冲击。如何才能存活下来,成为了催促漳绣进行变革的号角。

记者手记

城市的足迹在一步一步的迈向前方,久远的过去逐渐的成为影像。岁月的沧桑被奢华的外表掩盖,偶尔也流露出过去的痕迹。我去寻找几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建筑。它们依然存在,枯草斜阳,历经无数风雨坚实矗立在那里,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同样,作为历史的文化遗产,漳绣也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城市走到哪一个脚步,文化变迁历经多少的过程,这座城市依然将会续写更多的传奇。 (本网记者 王亚男)

人物链接:

非遗漳绣技艺传承人——郑密珠

于1991年在漳州刺绣厂陈钟棋开办的刺绣培训班,跟随漳绣第七代传承人陈钟棋,以及阿蜜老师学习漳绣传统技艺,能够娴熟地绣制桌围、彩眉、旌旗、剧服等漳绣日用品。1998年开始接触漳州木偶小戏服,学习前辈绣娘们的精湛技艺,绣艺再次得到提高,绣品大受欢迎,并长期为漳州木偶雕刻国家级传承人徐聪亮的工作室绣制高档木偶服。

2005年开始,放弃了稳定的木偶剧服绣制工作,潜心研究绣画艺术,并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效仿漳绣传世作品——清代洪惠的《四兽图》,以摄影作品、名家名画为蓝本,绣制了《东山风动石》、《富贵祯祥》、《林语堂肖像》等一系列作品。

2012年漳绣《财神》参加莆田海峡两岸工艺品博览会,获铜奖;

2013年绣制的《富贵祯祥》参加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 “争艳杯”大赛,获银奖。

2014年4月获得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绣技艺“漳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同年8月参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漳州站漳绣技艺展示。并配合由福建省文化厅和福建省图书馆联合摄制的“福建文化记忆”——福建工艺美术之“漳州刺绣”的拍摄。

2015年绣制佛教题材绣品《西方三圣》参加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 “争艳杯”大赛,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