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蜜柚确实为内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我们村海拔高,土壤偏碱性,蜜柚不仅口感偏酸,产量也不高。”周德平表示,内坑村的蜜柚采收季比平和其他地区晚一个多月,收购价不如其他地方。 基础设施同样制约着蜜柚产业。由于通车条件差,内坑的蜜柚种植始终处于“肥料农药进不来,蜜柚出不去”的困境。“一下雨,至少要三天才能通车,不仅影响蜜柚的品质,也耽误了销售的好时机。”村长周其林说。 内坑村民并非不想改变。新民自然村为全村海拔最高处,达800多米。“这里蜜柚产量低,一棵树结不出几颗果子。”周德平说,几年前,有村民尝试种植茶叶,但因缺乏技术与资金而作罢,“没能力投资设备,光靠出售茶青,利润有限”。
内坑村现貌 分类施策 造血为重 如何精准扶贫?王飞的扶贫思路是“一类一法”。“比如,朝天自然村的上朝天,全村29户都处于地灾点范围内,每次台风一来,村民都要舟车劳顿,举家迁移,生存成问题,因此,我们在这里开展了地灾点整治工作。”王飞说。 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物力的五保户、中残疾人,内坑村则通过政策兜底,免除其后顾之忧。去年,村里为11名五保户争取到了每户1.5万元资金,用于房屋修缮,改善居住条件。针对读不起书的贫困家庭,王飞对接慈善基金会,为3名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每人捐资5000元,并为其办理了助学贷款。 对于大部分贫困户而言,扶贫的重点则在产业造血。 如何让内坑蜜柚产业焕发生机?王飞首先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驻村以来,内坑村共新建或拓宽硬化道路6.3公里,新建柚园道路3.1公里。“对村民而言,道路条件的改善,不仅仅方便了日常生活,更节约了农资运输成本和蜜柚采摘成本。”内坑村支委周茂彬表示,以前道路条件差,采摘柚子需要花大价钱雇吉普车,通了水泥路后,普通农用车就行,“光是这一项,每公斤蜜柚成本就能少1毛钱,更重要的是,再也不怕耽误销售良机了”。 资金饥渴同样困扰着内坑产业的发展。“我们与农信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农信社给予每户村民5万元的无门槛信用额度,利率比基准利率低10%。”王飞说,目前全村已经有30%的村民受惠于此项政策。有了资金支持,村民的许多想法也得以实践。内尖自然村周绍民尝试发展林下养殖,养殖土鸡,并开挖水塘,准备养殖土鸭。 内坑村家家户户种植蜜柚,但品种老旧,附加值低,市场缺乏竞争力。为此,王飞引导柚农高接换种,以黄金柚取代传统白肉蜜柚。“我们尝试过不少品种,市场走俏的红肉蜜柚,内坑村的土壤并不适宜种植。黄金柚不仅适宜,而且收益是白肉柚的2倍以上。”王飞表示,村里为此设立了补助资金,以每株15元的补助标准,鼓励村民进行品种升级。目前,内坑村高接换种的柚树已有300亩。 标准化与绿色种植,是提升蜜柚附加值的又一方式。去年,“平和蜜柚产业绿色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落户内坑村。该项目引进了以色列、日本以及国内的菌肥、缓释肥、生物防治材料。“我们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农资,指导他们进行土壤、税费、树体管理,以实现改良土壤与绿色种植的目标。”王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