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传承古城文化遗产 打造“城市会客厅 ”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1-07-20

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盛会的召开,对全福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说到文化遗产保护,漳州市芗城区一直在努力,取得不少成效。芗城区所有文物保护单位中,漳州古城历史文化最悠久、文物古迹最集中,现有漳州府文庙大成殿、明代石牌坊、漳州林氏宗祠(比干庙)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简大狮避难所2处省级文保单位,漳州府衙旧址、东西桥亭及濠沟等10处市级文保单位,还有骑楼竹篙厝、番仔楼(小洋楼)、伽蓝庙等大量古街特色建筑和涉台文保点。古城内人文气息深厚,有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八宝印泥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1.7万名老居民活态传承着历史。

近几年,漳州市投入近30亿元,实施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一期)项目,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得到妥善修缮保护,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古城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古城保护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保护与开发并举传承提升古城文化遗产

漳州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与省会福州同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漳州古城相继荣获2004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还列入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并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漳州古城已成为漳州城市会客厅和重要城市名片。“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漳州古城特色最佳概括,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更是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街)中独树一帜。那么,漳州古城文化遗产等如何保护传承?

保护修缮文物和历史建筑

近年来,漳州古城相继完成漳州林氏宗祠、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汪春源故居等一批文保单位(文保点)修缮,挖掘恢复文庙泮池历史风貌,整治提升古武庙片区并设立石牌坊,复建魁星阁,打造东宋河文化景观带,展现漳州古城千年历史风貌。

同时,突出漳州古城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有三大建筑特点,完成延安南路、青年路、香港路等沿街建筑立面整治,修缮原有大众影院、侨芗剧场、向阳剧场等三座老影剧场及名人故居。

拓展改善古城生活空间

在漳州古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改造入口广场,新增广场面积1.8万㎡,新增汽车停车位近500个(另在建近千个),新建3个游客服务中心,配套旅游公厕等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完善古城生活配套设施。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古城已完成修文路、北京路、博爱道、青年路等12条总长约5000米道路改造等工程,极大改善旅游交通环境。

保护传承闽南文化生态

这些年,漳州特别注重加强古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展示,漳州古城记忆馆、林语堂许地山杨骚文学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漳州木偶艺术展示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和漳州南词传习所、漳州木版年画传习所、漳州非遗展销中心、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等“七馆二所二中心”建成开放,古城人气不断提升。

同时,漳州古城还注重打白铁、竹器等传统老行当、老手艺的保护,扶持修文西路、北京路老行当、老手艺集聚发展,提升古城文化内涵和品位。

立法保护 展示闽南市井生活

今年,漳州市颁布《漳州古城保护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保护古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条例》提到要传承弘扬本土民间传统工艺以及老行当、老手艺,宣传推广漳州特产、技艺和文化,发展特色文创、民俗客栈、温泉等特色文旅产业,加快推动对漳州古城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

按照“文化传承、旅游休闲、特色商业”规划要求。目前,漳州古城重点引入闽南传统文化、漳州特色小吃、非遗产品展示、文化创意产品、民间民俗演艺、温泉度假养生、古城休闲民宿等业态。

值得一提是,漳州获批“中国温泉之城”,古城内分布着我国东南沿海温度最高(孔深98米温度最高达121.5℃)、储量巨大的温泉,埋藏浅且水质好,还藏有全国第二大间歇性温泉大喷泉,在全国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独具特色。

提升古城保护建设水平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漳州古城在保护建设方面,一直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原则,在保持古城原有街道空间格局和建筑风格风貌基础上,修复老建筑、修建新项目。

同时,还聘请厦门大学、闽南师大古建筑和文史教授组成专家组,对古建施工进行全方位管控等。

保护与创新并举拓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渠道

除了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今年来,芗城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不少成效。今年上半年,芗城区公布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推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漳州林氏宗祠作为芗城文博馆的陈列布展设计方案;投入200万元,开展市级文保单位东桥亭寺、潘尚书府修缮工程等。

这几年,芗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力度持续加大,宣传工作也越来越新颖好看。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芗城区策划编写文物专刊《芗城印迹》,对芗城区44个市级以上文保单位进行文字编撰与拍摄,详细介绍芗城区的文物资源状况;开展“人文芗城,文保印迹”短视频拍摄工作,通过抖音、公众号等方式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同时结合第44届世遗大会,芗城区还以文创产品和文物结合的方式,创新途径宣传芗城区文物资源。(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刘钦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