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商区:聚焦经济建设 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东南网 | 作者:胡婧 杨奕 许文彬 | 时间:2021-03-03

东南网漳州3月3日讯(本网记者 胡婧 通讯员 杨奕 许文彬 文/图)金牛开出丰收年,喜鹊衔来幸福春。2021年,是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

为进一步解读漳州台商投资区  “十四五” 规划,充分展示台商区 “十三五” 经济社会发展 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回应百姓关心、干部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更好地凝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正能量,即日起至3月5日,漳州台商区组织召开 “启航‘十四五’, 迈步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由台商区经济发展局、财政局通报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各项情况,以及“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并展望“十四五”的规划发展目标。

先试先行  奠定“十四五”规划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漳州台商投资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主动融入闽西南协调发展大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活力创新的厦漳同城化“桥头堡”和“先行示范区”、对台融合“先行区”,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发布会上,台商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黄志华对“十三五”期间的成果进行汇报,他说,经济发展的亮点主要体现在综合实力、对台交流、城乡面貌、生态环境和体制改革等多方面。一组相关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漳州台商投资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5年的207.5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59.9亿元,年均增长7.43%,人均GDP比2015年翻番。目前,规模工业企业177家,总产值从2015年的525.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83.46亿元,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2.67亿元,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482.73,高于漳州全市10.55个百分点,五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并被纳入省级标准化工业园区试点,成为全市首批获准开展试点工作园区之一。

抓工业的同时,台商区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区实现了“三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的美丽蜕变,厦漳同城大道、疏港大道、中闽枢纽等道路互联互通,福厦高铁、地铁6号线延伸段等扎实推进,初步形成对接漳厦的高标准交通路网体系。中心城区核心区已基本成型,形成20多个大型住宅小区以及万达广场、万益广场等新业态汇集的现代化高端商业核心区,拥有厦门双十中学漳州分校、漳州北大培文、闽师大台商区附小及幼儿园、漳州市第五医院、200亩的湿地公园、400亩的花海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关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他指出,在发展目标方面,漳州台商投资区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三次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跻身一流的国家级开发区行列。而在发展定位方面,漳州台商投资区将按照“紧靠漳州、对标厦门、对台融合”的发展思路,当好厦漳同城化的“桥头堡”, 加快漳州东部新城强势崛起,着力构建厦漳同城化先行区、台胞台企登陆先导区、“双循环”示范区。

深化改革  积极打造现代财政

“‘十三五’期间,区财政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着力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台商区财政局局长郭艺辉在发布会上说道,公开数据显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2015 年的25.2368亿元,增加到2020年30.3570亿元,年均增幅3.77%;地方级收入从 2015年的16.0564亿元,增加到2020年19.7718亿元,年均增幅4.2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5年16.7294亿元增加到2020年22.2096亿元,年均增幅5.85%,民生领域、“六稳”“六保”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台商区围绕利民、惠企、促发展三条主线,突出财政保障民生,优化支出安排,全区民生保障类支出从2015年的11.8837亿元,增加到2020年16.495亿元,增长38.81%,年均增长6.78%,占一般公共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75.03%左右;“十三五”期间,累计落实各项惠企资金3.12亿元,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生产、提升效益。同时,加大市政道路、校安工程、医疗卫生、棚改项目等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政府性投资项目累计投入130亿元以上。同城大道、漳州市第五医院综合大楼、第三实验小学、美润佳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国道北甩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去年疫情期间,财政也积极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启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优先保证抗疫支出,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

他指出,过去五年,财政还进行了深化体制改革,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为目标,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并有序推进国库管理改革,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并上线运行,同时加快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稳步提升财政信息透明度,已公开当年政府预决算各22张表、部门预算11张表。

根据现行财税政策及台商区经济未来发展预期,郭艺辉说,“十四五”期间,台商区总收入、地方级收入年均增幅力争在5%-6%区间,预计2021年分别达到31.88亿元、20.76亿元左右,2025年分别突破 40亿元、25亿元。“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闽西南协同发展和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等大环境下,作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更有机会在分享政策红利中脱颖而出。”他说:“目前台商区着力提升‘旧三区’、高标准建设‘新三园’,在特殊钢铁、汽车汽配、电子家电、食品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食品等核心产业。随着新项目的相继落地,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发布会上,各主流新闻媒体就经济发展、减税降费、招商引资和国库支付等相关问题对部门进行提问。

“十三五”,台商区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十四五”,台商区继续坚定方向,开篇拓局。2021年,漳州台商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十四五”,希望通过“十四五”期间的努力,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的实力台商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台商区、富美幸福的魅力台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