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01线浮宫段,公路局人员在清理道路
东南网7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周杨宁 朱加良 白志强 通讯员 郑智敏 文/图)
“西马仑”,让龙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港尾全镇,16个行政村被淹,最高受淹水位达3.5米左右;隆教乡白塘、新厝、关头、红星、白坑等5个行政村,浮宫镇田头、丹宅、后宝、霞威、海山、霞兴等6个行政村,也一片汪洋;东园镇、白水镇、海澄镇、东泗乡也大面积受灾。农作物、道路、水利、房屋、水电、通讯等,损毁严重。
但龙海人没有倒下。
昨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便开始清理房屋,修复农、渔作物,为灾后生活做各种准备。因暴雨而被阻断的交通恢复畅通,部分水电也恢复了。
【村民自救】
停水停电,6口人点蜡烛清淤泥 地点:港尾镇深沃村
昨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走进港尾镇深沃村一家小卖部兼批发店,一股霉味瞬间扑鼻而来。店里的食品等被水泡过,发霉了。
店内一片狼藉。成堆大米、成箱啤酒外包装上,仍有大水浸过的痕迹。货架上,商品十分凌乱,地上还有一层薄薄的淤泥。
店主和弟弟家一共6口人,都正忙着把货物移到屋外清洗,并用塑料桶清理淤泥。
店主王先生说,19日,店里的积水“齐腰深”,“当天我们全家就开始清理店内淤泥,停水停电,还点蜡烛一直清到大半夜。早上到现在都顾不上吃饭,才清成这个样子”。
这次大水,给王先生带来的损失起码有十几万元。要全部清理完,可能还要一两天,“里面的东西浸泡后一直在变味。现在抱怨也没用,只能尽量把还没坏掉的先转移出来,减少损失”。
水电恢复之前,村民都喝八宝粥充饥
被泥石流掩埋的仓库,待清理 地点:港尾镇古城村
古城村的洪女士说,自从19日家里进水后,锅、碗、煤气炉,一直都埋在淤泥里,还得慢慢挖。而由于还没通电,也没来水,家里两天没煮过饭,饿了只能吃点面包充饥。
洪女士家对面20米远处,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漳州港尾铁路项目部的仓库。据该局工作人员初步估计,损失起码有七八百万。
之前,仓库旁边有条从山上下来的小溪流过。19日,这条平静的小溪突然“发怒”,带着滚滚泥石流,将厂房冲垮。
从山上冲下来的石块,大的长达2米多。工程车高达3米多,也被淹没在泥石之下,只露出半个车头。
此时,成排的铁皮仓库损毁严重,六七排宿舍,只剩残垣断壁。工作人员说,幸好员工及时撤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项目就在这里,虽然发生了这种情况,也不可能撤走。接下来的工作是测算一下损失,赶紧把现场清掉,再恢复生产。”这位工作人员说。
10万尾虾苗转眼绝收,只能投新苗 地点:浮宫镇美山村
19日,美山村不少被解救出来的村民被临时安置在村委大楼里。昨天,他们都回家了。
美山村的虾池,受灾很严重。昨天下午,郑阿伯在他承包的虾池里,用捞网打捞了半天,连一条虾的踪迹都没看到。一个多月前,他刚刚投放了10万尾虾苗,现在,转眼间变成绝收。
郑阿伯说,由于大水漫过,虾池里留下太多淤泥,“接下来还得请人清洗虾池,清理完,计划再投放新的虾苗”。
龙海港尾古城村,暴雨引发泥石流冲垮六七排宿舍
【政府救助】
基础设施加速抢修
道路抢修:
前天,省道201线港尾深沃村段路面积水严重,车辆无法通行。昨天下午,积水已经退去。尽管下着雨,工人仍在开着铲车,清除路边塌方的土块。
省道201线港尾镇古城村路段,此前由于滑坡被封闭。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经过此路段时,道路已恢复畅通。
港尾、浮宫多村村道,此前因被洪水淹没,只能靠冲锋舟前行。昨天记者回访时,进村道路也已畅通。
供电供水:
大水造成不少村镇断水断电。昨天下午3时许,停电一天的港尾镇深沃村终于通电了。一路上,电力工人抢修供电线路的身影随处可见。
受灾乡镇供水,以水池抽水为主,没电就没水。供电恢复,供水问题就可随之解决。龙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天,受灾点将恢复95%的供电。
垃圾清理:
房屋被水浸泡后,垃圾漂到道路上,河道里堵塞现象严重。为此,港尾、东园、浮宫专门加派人员,帮助受灾村民清运垃圾,运离居民区,再集中搬运到垃圾厂处理。
乡镇间“结对子”帮扶
龙海市一半的乡镇受灾,另一半未受灾的乡镇,与他们“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
前天晚上,龙海九湖镇党委书记苏明河、镇长蓝良木等人,连夜从九湖镇驱车100多公里,冒着山路塌方的危险,绕道漳浦,赶往隆教乡帮扶慰问,送去了40万元。
龙海市隆教乡,过程雨量超500毫米,多地村庄、农田受淹,1万多名村民受灾,60多间民房倒塌,桥梁冲断,内涝灾情严重。苏明河说:“兄弟乡镇有难,我们应该给予支援,为隆教乡人民群众灾后重建尽一份力。”
专家一对一指导虾农
“您看,我的虾池都淹了,有没有补助?”“我的也淹了,您过来看看?”
昨天,龙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专家严天鹏,一个上午跑了几个养殖受灾村,还没顾得上吃午饭,又赶到浮宫镇霞威村。
霞威村的虾农郭荣华,二话不说拉起严天鹏,“你看,水还没退呢,我这10亩虾池再过10天就可以上市了,现在虾都跑光了,至少损失6万多,你们赶紧给我们补助一些”。
“我的31亩白对虾和黄鳍鲷,损失更厉害。”虾农郭坑西也跟着围上来。
虾农们期待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严天鹏。
严天鹏是一名水产技术专家,面对虾农要补助,他有些无奈,但更不想让村民太失望,“我从昨天到现在,跑了好几个受灾的地方,我知道大家损失都很厉害,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当务之急,是赶紧抢收鱼虾上市,不然,天气一放晴,易爆发疾病,到时就来不及了”。
站在郭荣华的养殖池边举例子,严天鹏把灾后自救措施一一跟虾农们解释。随后,他跟着虾农挨个查看他们的养殖池,提供技术指导。
严天鹏只是其中一员。龙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水技专家汛后下乡服务队,还有两组水技专家奔波在其他受灾乡镇。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尽量将“西马仑”给龙海市38178亩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并指导养殖户尽快恢复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