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中体育馆对市民开放
东南网8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晓琪 实习生 林婷婷 林雪芬 张伟华 文/图)想进入高校打球,却被拦截在大门外,苏先生纳闷了,一向对外开放的大学运动场怎么突然“闭门谢客”?
今日,是全国第五个“全民健身日”,因漳州健身场所较少,学校的运动场成为不少市民健身的好去处。
可导报记者走访后发现,目前漳州对外开放运动场的学校并不多,以漳州市市直学校为例,仅三分之一学校对外开放,且这些学校也面临不少开放后的尴尬,陷入两难境地:到底是闭门谢客,还是继续对市民开放呢?
事例:水管被破坏 大学运动场谢客
拦截苏先生的是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保安,苏先生说,8月5日,他像往常一样,和同事结伴去打篮球,可在门口就被拦了下来。
昨日,导报记者走访了该学校,发现不少市民自由进入,操场上还有很多市民在运动、散步。据介绍,该学校一向对外开放,特别是在假日期间全天候对外开放。“那天不开放,是因为那天上午有人来球场打球,却蓄意破坏周边水管,损坏公共设施。”该学校的保安说,因此他们才阻止外来市民进入运动。不过,第二天就又对外开放了。
现象:市民乱扔垃圾 不爱护体育设施
早在2008年,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和福建省体育局就下发了《关于公布福建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漳州市有55所学校成为试点学校,仅芗城区就有7所中学榜上有名。
但由于众多因素,很多学校并没对外开放。漳州市教育局德育科邹科长介绍,目前,漳州市市直学校中,小学2所、中学9所、大学4所,共15所学校,但只有5所学校运动场对外开放,包括1所中学即漳州一中和4所大学,其余都不对外开放,开放的学校仅占了1/3。“小学考虑到安全问题,都不对外开放,而中学中,有些没有正规的运动场,有些则是运动场场地太小,不适合对外开放。”邹科长说,尽管开放学校不多,但他们还是接到了学校不少投诉。
邹科长说,学校运动场对外开放,面临诸多尴尬:一些市民不爱护体育设施,导致一些设施如塑胶跑道补了又补,一些市民乱扔垃圾,影响校园环境,学校不得不雇清洁工清理,对于这些开放学校,省里只一次性给予补助2万元,后期的这些维护设施和清洁的费用都得由学校出。
提倡:市民爱护设施 老人结伴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老年人热情高涨,经常很早就去学校运动场健身,学校还没开门,甚至爬门进去,这是十分危险的。“有些老年人身体不好,如果锻炼时出事故,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这也是学校担忧比较多的问题。”邹科长说。
而就在前几天,在漳州一中,一老年人锻炼时突然晕倒,后来报120才被送往医院。
对于学校提供场所让市民健身,邹科长建议,市民应倍加珍惜这个机会,爱护体育设施,并提高卫生意识,做好卫生,不要乱扔垃圾。同时,建议老人不要单独出来运动,最好结伴而行。
快刀短评
好举措 不可因噎废食
国人体质的总体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才需要一个全民健身日。但是想找个体育场馆健身,对于漳州人而言,却是个奢望——因为漳州市区的公共体育场馆奇缺,连市体育馆自10多年前拆除后,至今仍在异地重建中。所以,许多市民不得不把目光瞄向路边围墙里空闲的学校体育场馆。
学校的体育场馆,并不属于学校专有,因为它们也是一种公共设施,应该是全民的福祉。体育场馆向大众开放,能够增加市民锻炼身体的热情,而且这些体育场馆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让它们对市民开放,杜绝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根据省里的有关通知,漳州市区至少要有十多所大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应向社会开放,但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只有少数。
当然,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遇到了难题,如个别市民乱丢垃圾、不爱护设施等,但面对一项对人民有益的举措,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与魄力。(子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