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宾馆三幢楼入选“优建” 邓小平住过三号楼
zz.fjsen.com 2013-08-14 09:15 沈华铃 张伟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邓小平住过漳州宾馆三号楼 ◆漳州宾馆3号楼 东南网8月1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张伟华 文/图 通讯员 林文杰)在近日公布的福建省首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中,漳州宾馆二号楼、三号楼、四号楼榜上有名。这三栋风格各异、又极具异国风情的建筑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有着一段不为外人熟知的历史。 据了解,历史上它们有的是龙溪地区专员办公楼,有的曾接待中央首长、外国贵宾,见证一段段历史风云。 走访:异国风情坐落花园中 走进漳州芗城区胜利西路4号,仿佛走入一个大花园,进门左边一幢两层楼的红砖建筑,即二号楼,楼为一字形排开,墙体红白相间,大红灯笼高高挂,风姿绰约。目前,这里是一座茶楼。 再往前走,右边另一幢二层的红砖建筑掩映在绿树中,和二号楼不同,这栋楼的外墙以红色为主,屋顶也是红色瓦块砌成,高高耸起。这就是四号楼,目前主要是漳州宾馆办公楼。 而再往前走,正对漳州宾馆大门有一座假山,假山背后一栋米黄色外墙的二层小别墅,就是三号楼。这栋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洋楼,门窗和屋顶雕饰十分精致,有西式的门楼窗花,门上写着“漳州市新经济组织英才协会”字样,也作为茶楼使用。 下午时分,漳州宾馆内车来车往,茶楼门口的红灯笼在风中摇动,一些人在门口聊天,十分休闲。来往这里的人们,都只知道这里是饮茶会客叙旧的好去处,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它们曾经有过的热闹辉煌。“二号楼、三号楼当年都是接待领导的,特别是三号楼接待的都是中央首长,来漳州的大人物都住在这里。而四号楼,当年是专员办公楼。”漳州宾馆原副总经理周海泉介绍。 ▲漳州宾馆2号楼 探源:建于上世纪50年代 周海泉,1960年就进入当时的龙溪专署第一招待所(也就是现在的漳州宾馆)当服务员,1985年他任漳州宾馆办公室主任,1992年任副总经理,2002年退休。对于二号楼、三号楼、四号楼的历史,周海泉如数家珍。 据介绍,三栋楼中,四号楼最早建,当时作为专员办公室。“专员相当于后来的市长。”周海泉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里被军事管制,直到文革后才还给地方,划给了漳州宾馆。1985年,这里被当做漳州宾馆办公楼使用,周海泉当时就在这栋楼办公。 二号楼、三号楼的来历也不简单。据周海泉介绍,二号楼是1956年建成的,当时称为龙溪地区高干招待所,文化大革命以后,改为龙溪专署第一招待所。而三号楼建于1959年,建成后就开始接待宾客,在当时被称为一号楼。 ▲漳州宾馆4号楼 掌故:曾经接待重量级人物 如今,人们可以随意进出二号楼、三号楼,但在改革开放之前,这里接待的可不是普通老百姓。 据了解,文化大革命以后,二号楼接待对象是省委机关部门领导、新闻媒体记者、领导随员,另外各县县委书记来漳州开会也住在这里。 而三号楼,则堪称“总统套房”,当时接待的都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 二十世纪50年代,三号楼曾接待过胡耀邦、彭德怀,二十世纪60年代,这里又接待过邓小平、朱德、林彪、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中央首长。董必武也住过这里,周海泉记得,董必武还在这里题字“君子所履”。“君子指的是毛主席,‘所履’就是走过的地方。”周海泉说。 改革开放以后,这里逐渐对外开放,随着漳州宾馆其他客房的建起,二号楼、三号楼也对外出租营业。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3-08-13 ]三幢古建筑百年老校舍 漳八大建筑入选“名录”
- [ 2013-08-12 ]漳8处建筑上榜福建首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 [ 2013-04-10 ]漳州两项目首获国家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
- [ 2013-02-28 ]第八批省文保单位公布 漳以49处文物列全省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