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穿越千年 活在当下
zz.fjsen.com 2014-05-28 09:44:4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是南戏的重要代表作。刘益清 摄 B现实:活在当下的闽南文化 5月25日,夜幕初临,位于泉州古城的府文庙东厢夫子泉茶馆内,传来一阵阵悠扬古典的乐音。记者循声走进这个古乐飘飘的奇妙世界,号称“南音乐府”的地方。 这里便是泉州民间人士坚持举办多年、闻名海内外的“南音乐府”。每天晚上八点,这里的南音演唱会准时开始,风雨无阻。 乐府现任负责人是一位退休的企业家——65岁的林雨民先生。祖籍晋江的林雨民,把“南音乐府”当成自己晚年的事业。他把原来在“南音乐府”演唱的一班人悉数留下,还请来夏永西等3位南音非遗传承人到场指导,提高年轻人的演唱水平。 据夏永西介绍,泉州南音实质上是唐宋宫廷音乐,是典型的中原汉族音乐,流入民间后得到了发展。它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与闽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泉州南音还流播到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成为维系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对增进民族认同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夏永西对记者说:“‘南音乐府’的举办,使南音这一古老的乐种,获得一个常态化的传播平台,并与平民百姓零距离接触,让大家更好了解这一音乐文化的宝贵‘活化石’。” 南音悠扬之时,距离泉州不远的厦门海沧山后村,这里的村民正在维修着自己的祖庙——一处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建筑。 “我们这处祖庙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指着面前一处20米见方的地基,村民苏登波介绍,此处就是该村苏氏宗族的祖庙旧址,在海沧区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村民宗亲筹资捐款,齐心合力将几成危房的祖庙拆解重修,预计年内就可完工。 尽管是一个仅有400多人的自然村,山后村这一支苏姓却有着显赫历史。作为宋代天文学家苏颂的遗脉,在此开基后的第二、三、四代苏氏后人均高中进士,此后便修建了这处祖庙,并挂上“父子进士”的匾额。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