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穿越千年 活在当下
zz.fjsen.com 2014-05-28 09:44:4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处处都有闽南文化鲜活的踪迹,这些踪迹,与其相关的环境、建筑、人物、风俗、技艺等,构成一幅幅生动典型的闽南文化生态图。2007年,泉州与厦门、漳州共同被文化部命名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是全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作为国家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基本上无章可循反而要率先垂范。”林育毅对记者说,“为落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2010年5月,泉州市政府就发布了《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按照‘夯实点、形成面、摸得着、看得见’的思路,初步规划了点面结合的省、市、县、乡村(社区)四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基础网络。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点的建设上,截至2013年底,基本完成了‘十百千基础工程’,即建立了1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10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000个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点。在面的建设上,建立了古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等共13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而在我省整个层面,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提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5年,分3个阶段实施。重点抢救一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点保护一批代表性项目,同时要全面保护各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据了解,闽南三市(厦门、漳州、泉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0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9人。三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7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35处。 泉州非遗中心主任许进中告诉记者,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2008年,泉州市为竹编传承人首次发了补贴,开启了经济资助非遗传承人的先河,目前,该市每年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放工作津贴每人1万元,为70岁以上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发放补贴3000元,并形成制度,有效调动各级非遗传承人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作为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今天,行走在泉州、厦门、漳州的大街小巷,到处皆可见到保护完整的历代文化遗存,如开元寺、东西塔、洛阳桥、五里桥、云水谣古镇、东山关帝庙以及大量的名人故居,成为展示和传播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这些载体,海内外乡亲、游客,总能强烈感受闽南文化折射的浓浓的中国精神,感受到闽南文化在联结两岸同胞、联结海内外华侨华人感情的独特纽带作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