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漳州9月5日讯(本网记者)走在海风吹拂的海岸上,满眼是正在装卸海鲜的轮船;蓝天白云下,沙白林绿,海鸥翱翔;漫步在蜿蜒狭小的小巷里,到处是正在编织渔网的渔家姑娘。在很多人的眼里,位于龙海市港尾镇的浯屿岛,因为四面环海,景色优美,距离鼓浪屿也不远,犹如“外婆的澎湖湾”,一直是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这个美丽的小海岛最近却被贴上了“牛皮癣”,原因在于,海岸边、沙滩上,到处是土头垃圾和海飘垃圾,让游客直呼可惜。

现场:海滩上的垃圾一堆一堆的 大煞风景
林先生是厦门人,很喜欢海钓,几乎每个双休日都要叫上几个朋友,开车搭船到浯屿岛海边钓鱼。最近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沿海岸线都是垃圾,特别是退潮后,很多垃圾都露出来了,“照这样下去,这个美丽的海岛就要变成垃圾岛了,看了很让人痛心。”林先生对记者说。
8月27日早,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港尾镇斗美村,在斗美码头坐船20分钟,才来到浯屿岛上。
浯屿岛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环岛却有超过7公里长的海岸线,是漳州、厦门的“海上门户”,周边海域水产丰富,盛产鱿鱼、黄花鱼、鲳鱼、马蛟鱼等,是远近闻名的海产基地。记者沿着海岸线边走边看,看到有不少人坐船到海上垂钓,很多是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人变多了,垃圾也多了,海岸边开始出现气味刺鼻的“垃圾山”,很多村民、游客甚至随手将垃圾扔进海里。
在浯屿村老人活动中心旁的海滩边,散落的生活垃圾形成了一座座“小山”,有建筑土头,有生活垃圾,也有不少啤酒瓶和饮料罐,在海滩边连绵不绝,一眼望去,起码两三公里。站了一会儿,海风一吹,垃圾的腐臭味实在难闻。记者回想起刚才上下船的码头内海边,也是一排排的垃圾漂浮物,随波荡漾,四处流浪。
8月1日早晨6时45分,有游客在浯屿岛上亲眼目睹,一辆满载生活垃圾的白色货车直接把垃圾倒入浯屿岛东面的海滩上,随后又开到村里回收垃圾,如此省事处理垃圾,令人无语。

村民:人变多垃圾也多 捕鱼经常捞到垃圾
余女士住在后江边上,一开门,几米外就是垃圾堆。她说,住在海岸边的村民,平时都是把垃圾用塑料袋打包,直接扔到海里。一些村民经常在傍晚,直接就把垃圾倒进海里,图个方便。
村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出海捕鱼也经常捞到垃圾,他感慨,自己小的时候,岛上人没这么多,海岸边的环境挺不错的。记者问海滩上的垃圾有人来清理吗,他说,镇村不怎么管这事,很少看到有人来打捞清除这些垃圾。
有看不过的外地游客近日在村民办的论坛上直接写道:很奇怪浯屿岛的人为什么将垃圾丢在海上,这是给自己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今天早上站在海边,闻到的不是海的腥味,而是垃圾的臭味。

症结:原填埋场地被征用 村里打算建座新的
浯屿岛人口约4500人,外来人口最多时达到5000多人,超过本村人,大多是捕鱼和搞建筑的。岛上的村民多以捕鱼为生,目前有外海收购运输船67艘、外海捕捞渔船370多艘。
“2005年之前,浯屿岛上有个垃圾填埋场,当时日消耗约800立方米垃圾。”浯屿村蔡书记说,但后来,这块地因国防建设需要被征用,此后村里的垃圾就没地方去了。目前村里有几个垃圾临时堆放点,也成立了一支12人的清理队,沿街也设了垃圾桶。每天,清洁人员清扫街上的垃圾,多部农用车还在早上和下午沿街收集生活垃圾,倒在临时堆放点。
据介绍,由于四周环海,把村里的垃圾往外带不太现实,因为要先进行分拣,人力物力成本太高。而浯屿岛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军事用地占据50%左右,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海边围海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层垃圾一层沙石进行填埋。村里就此曾制定过一个15年的垃圾处理方案,但前提是要先解决用地问题,村委会正准备与部队协商。
也有村民担忧建填埋场会污染海水环境,毕竟填埋垃圾,时间久了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建议相关部门能否用更环保的方式解决,比如一半填埋一半焚烧。
记者致电港尾镇王宣委,他说自己没有分管这一块,并不清楚,要记者去找分管领导。随后,记者联系上镇党委蔡书记,他回复短信说:“正在开会,不方便”。关于此事,本网记者也将持续跟踪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