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增收把好“天脉”

zz.fjsen.com  2014-09-15 08:58:51   来源: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汤珺琳)“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农气。”这句演绎自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的歌词,现今在漳州市的大小农业种植区广为流行。它生动地诠释了漳州市气象局“一县一业”特色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在种植户中所受到的欢迎和肯定。

近年来,漳州人已不再满足于“任天摆布”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探索利用农业气象服务等科技手段,为现代化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把“天脉”,开“良方”

14日,平和县气象局副局长罗淑英接到该县秀峰乡柚子种植大户老陈的电话。“多亏你们提醒9月上旬会出现持续性高温,我及时采取了措施,不然柚子都晒坏了,更别说今天能卖好价钱了。”

原来,9月上旬,凶猛的“秋老虎”天气来袭,10天里有8天出现超过35°C的高温天气,对接近成熟期的柚子生长十分不利。老陈接到气象部门的提醒后,提前用稻草等覆盖在地表上,保持土壤水分。

“农业仍难以摆脱靠天吃饭,准确的天气预报和及时的灾害天气预警会帮助农业生产减少损失,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平和县气象局局长罗淑英说。

老陈介绍说,罗淑英是他柚子园里的常客,更是他的技术顾问。柚子生产季,她每周至少会来园子一趟,风雨无阻。她不仅懂天气,还懂得不少农业知识,总能为柚子的生长“对症下药”。

这良“药”,得归功于漳州市气象局的统一部署。2011年11月,漳州市气象局成立了漳州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本着“中心统一指导、县级精细服务”的原则,从2012年起,该中心在各县聘请农业部门专家,与气象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在生产一线针对不同气象条件给种植户全方位指导,充实和提升了气象队伍的农业知识水平。

搞科研,出效益

在漳浦县大南坂林下经济种植区铁皮石斛基地中,记者看到了3套小气候观测站。漳浦县气象局工程师陈瑞林说:“这是为了探索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适宜指标。我们在露天安装了一套、树林中安装了两套,主要观测种植铁皮石斛种植基质的温度,以及林下的气温、湿度、光照等。”

铁皮石斛是具有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功效的一种珍稀名贵的中药材,铁皮石斛种植业是漳浦县新兴的种植产业。为了帮助摸索出铁皮石斛的生长规律,县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在基地建立了小气候观测站。

“要通过观测进行科研,更要研以致用,最终目的要落到产出效益上。”陈瑞林说,“目前,我们主要对林下探测资料与大环境气象资料进行对比,探索铁皮石斛的仿野生生长关键气象因子,再根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种植中去。”

据悉,漳州气象部门对本县特色作物进行关键生育期、生物学指标、气候指标的观测。和农业部门共同研究,并将科研成果编制成通俗易懂的内容,通过手机短信、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电子邮件等途径发送给政府有关部门、农户等。目前,漳州气象部门定制的专项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超过20种,覆盖全市主要的农作物,做到了助增产、保收成。

  • 责任编辑:叶同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