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主任现场为群众讲解急救知识
东南网漳州10月11日讯(见习记者 蒲怡丹)昨日是2014第五届“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昨日下午,解放军第175医院于在沃尔玛三楼开展以“做自己的急救医生”为主题的医疗普及授课活动。

康主任现场演示心肺复苏
175急救中心康主任及其医疗人员现场为群众演示心肺复苏、解除气道异物等抢救手法,发放“白金十分钟——急救技术”宣传材料,向市民详细讲述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禁忌,并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其中,动手操作。

市民主动动手操作
据175急救中心主任康德介绍,急救白金十分钟就是从紧急意外伤病事件发生到最初的10分钟左右,在专业人员还没有到达之前,百姓如何在此时间内进行自救互救。举办这个活动主要是让更多市民主动参与学习急救相关知识与技能,积极把握白金十分钟。他希望把自救互救的理念形成一种公众式的认知,在未来实现制度化。
据了解,“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活动由全国医疗志愿者于2010年10月10日10点10分(2010.10.10.10.10)创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旨在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达到降低意外伤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相关链接】
紧急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技术——现场心肺复苏(CPR)
1、顺序: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通气
2、CPR流程:评估环境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大声求救→判断颈动脉搏动(10秒内)→胸外按压30次→打开气道→人工通气2次→持续复苏30:2→除颤(有AED,尽早除颤)→评估复苏→120现场抢救→转院内
3、院外:可以只做胸外按压,直至AED、急救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来进行后续抢救。
手法解除气道异物
——解除气道异物
突然呛咳,呕吐,呼吸停止,发绀,无其他原因的意识丧失是气道异物的典型体征。常常发生在进食的时候,食物或非食物原因,如硬币、果核、果冻或玩具等均可造成成人及婴幼儿的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可分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梗阻。完全性气道梗阻病情危重,面色灰暗、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窒息,呼吸停止。如果不能及时解除,患者将意识丧失,甚至死亡。不完全性气道梗阻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咳嗽、喘气或咳嗽微弱无力,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有高啼声。不及时救治部分患者可以发展成为完全性气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一旦有异物进入气管,可能会造成严重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以下方法:
1、自救的手法
应用手法自救,将腹部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椅背、桌子边缘、扶手栏杆等),对着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45度角冲击5次,直至异物排出。
2、婴幼儿气道异物抢救手法
小于一岁的婴儿可采用头低脚高位扣背法排除异物,施救者左手掌托起婴儿下颌,前臂支撑婴儿躯干,使婴儿头位低,右手在婴儿肩胛骨连线部位叩击5次,至异物排出。
3、清醒气道异物抢救手法
施救者在病人身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剑突与脐部连线的中点的腰部;另一手抓住并握紧这拳头,45度角向内上方压迫病人腹部,有力冲击5次,直至异物排出。
4、昏迷病人气道异物抢救手法
病人仰卧位,施救者骑跨在病人的髋部,双手交叉手掌根放在病人剑突与脐部连线的中点,45度角快速向上冲击5次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