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陷苦撑:超低分也能上 学校太多面临撤并

zz.fjsen.com  2014-11-19 11:50:08  李炜娜 孙立极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料图片

不久前,台“教育部长”吴思华在“立法院”表示,计划5年内把现有的162所大学减少到100所以内,最快后年开始辅导大学转型或退场。如果实现,5年内撤并1/3高校,台湾高校将现关门潮,此举再次引发舆论对台湾高校发展状况的关注。

台湾高校多,生存不易,主要是缺生源,生育率下降、少子化连带影响学校招不到足够学生;经费不足,更让不少台湾高校陷入苦撑。

上大学“十分”容易

台湾2014学年度大学考试入学录取率95.73%,创近5年来的新高。大学招生不满的情况也是近3年来最严重的,显示台湾教育界已面临少子化的冲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实施教育改革推动“广设大学”政策后,全台大专院校从58所,吹气泡似地扩增为目前的162所,大学录取率也从之前的长期低于30%一发不可收拾地跃升至目前的接近百分之百。

补习班的林老师告诉记者,以前考大学不容易,上补习班的学生很多,现在应届毕业生平均可以填写54个志愿,如果只是想有个大学可以读,成绩再低都不怕。“2010年的时候,考生三科总分超过10分就能申请上大学,考18分的也被录取了,我们私底下都觉得很无奈,在台湾上大学还真是‘十分容易’。”

上大学容易了,但是由此带来教育产业的泡沫化后果。有岛内学者把港台的高校比例做了对比,香港目前的大学入学录取比例仍然仅有20%左右,高等教育仍然是开“窄门”。而台湾高达90%以上的录取比例,带来的是高等教育的产能过剩。

不仅是大学生,有台湾学者估算,过去10年内,台湾博士生都增加了三倍,估计市场需要20年时间,来消化这批数目庞大的“库存博士”。高校扩增,增加了高等人才的培养,但是紧接着带来的就是文凭泡沫化、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加上少子化的冲击,高校的生存运营问题一并显现。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